国产RISC-V架构芯片再创佳绩!自主化已指日可待?

似鹤形 2022-12-07 10:28:20

基于 RISC-V架构的生态正在不断建立起来,并且如今的发展趋势是从低端的微处理器不断迈向更高端的高性能计算芯片。这让我们更加相信RISC-V架构的潜力和市场,他必将成为我们实现芯片自主的关键一环。

借助RISC-V架构,又一国产芯实现突破

通过开发RISC-V架构,我们正在实现更多的突破。在11月底的第二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北京中科昊芯发布了一款基于RISC-V架构的DSP芯片Haawking-HX28027。这一芯片的出现有望打破海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优势,实现国产化,自主化。

DSP 芯片应用广泛,被应用于多个重要领域,比如说通信、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等。它也被称作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加上专门的硬件乘法器,通过流水线操作,它可以提供特殊DSP 指令,来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在过去,DSP芯片一直被海外厂商所垄断,尤其是德州仪器 、亚德诺半导体、恩智浦三大芯片厂商,更是垄断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中,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半导体属于美企,一旦他们对我们进行断供,后果可想而知。

借助RISC-V架构,打破生态垄断

国产DSP芯片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自给率仅不到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在DSP芯片领域长期落后于人,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已有的生态中,像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这样的头部企业,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专利。

并且,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垄断优势,拒绝对我们进行相关的授权。这使得我们在传统的赛道上,不仅要面对巨大的落后差距,还必须绕开很多技术和专利,才有希望实现突破和自主。种种原因之下,我们就难以实现追赶。

但RISC-V架构的出现,给了我们打破这一僵局的契机。中科昊芯科技创始人李任伟表示, DSP芯片一直受限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指令集被垄断,而他们的目标就是,基于开源RISC-V架构,研发出有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DSP芯片。

李任伟还表示,中科昊芯基于RISC-V架构研发的DSP芯片,性能上已超越友商的同类产品,硬件上也方便用户迁移使用。也就是说,在DSP芯片领域,我们终于借助RISC-V架构,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这样的突破,影响不仅限于DSP芯片,还给我们的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例证,通过RISC-V架构,我们确实可以绕过西方芯片巨头们对生态的垄断,研发出性能不逊色的同类芯片。同时,中科昊芯研发出高性能DSP芯片,也帮助行业塑造更多信心和可能。

倪光南院士曾表示,RISC-V架构开源、采用简易指令集、易于定制、人才培养难度低,研发周期短,大大降低芯片产业门槛,这些都使其后续发展具备强大生命力。所以,从前景来看,RISC-V完成有希望和X86、ARM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借助RISC-V架构,我们可以打造自己的芯片生态。事实上,我们已经这么做了,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阿里开发的首个RISC-V开发平台“无剑600”,中科院研发的“香山”开源处理器核等等。

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加入RISC-V阵营,越来越多的成果出现。按照目前的发展走势,实现芯片设计的生态自主或已经不久了。

0 阅读:38

似鹤形

简介:专注于互联网,科技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