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红日》连环画
提起国民党军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可谓威名赫赫,在当代作家吴强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里,更是大篇幅介绍了该师在解放战争期间覆灭的全过程。整编74师(当时称第74军)虽然建军较晚,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才刚刚编练成军,但其却参加了淞沪会战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屡立战功,被誉为一等功勋部队。
编辑搜图
▲整编74师号称御林军
网上流传的并非74师实际装备表
抗战胜利后,该部长期承担首都南京驻防任务,被誉为“御林军”;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基本完成整编,第74军改为整编74师,被誉为“五大主力”(另外4支分别是:整编11师,新1军,新6军,第5军)之首。在许多人心目中,如此一支精锐主力,必定是武装到牙齿的全美械装备部队。
以至于网上甚至流传有整编74师的所谓“装备编制表”:包括师直属1个美制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3个旅各直属1个75毫米山炮营(12门);各步兵团直属105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连各1个(12门)和1个37毫米战防炮连(8门);各步兵营配属1个机枪连(8挺美制M1917A1型7.62毫米勃朗宁重机枪)和1个火箭筒排(4具巴祖卡火箭筒);各步兵连配属3个60毫米迫击炮班(3×2门)和1具火焰喷射器;各步兵排配属3挺美制M1918A2型7.62毫米BAR轻机枪、每个步兵班有2枝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和8枝7.62毫米春田步枪。
编辑搜图
▲网上流传的装备表
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缺额很大
如果这样计算下来,按照全师3个旅6个团的编制,再加上标准配置的师直属部队,总共应装备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08门、37毫米战防炮108门、60毫米迫击炮486门,7.62毫米重机枪324挺、火箭筒324具、火焰喷射器255具、7.62毫米轻机枪1080挺、冲锋枪约2000枝,另外还有至少1.2万枝步枪,看起来的确非常壮观。
但实际上,这只是美械整编师在纸面上的编制,在国民党军里也就仅有美国人一手打造的新1军、新6军等驻印军部队能够勉强达到这一标准。1946年1月开始,美国开始长达近1年的武器禁运,而这一时期正是国军整编的关键期,尽管74师是全军的宝贝疙瘩,也仅仅实现了榴弹炮、山炮和战防炮满编,迫击炮、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额,重机枪连按规定应该配备的8挺重机枪,实际上也大多只有6挺,冲锋枪的缺口则更大。
编辑搜图
▲整编74师覆灭于孟良崮
超编严重又有战损,不得不用日械、国械充数
装备数量最大的美式春田步枪不仅数量不足,其性能也完全辱没了美式装备大火力的名声,早在1936年就被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所取代,好在该枪射击精度和性能尚属优异,才好歹没有被日寇的三八大盖比下去,即便如此,仅仅1.2万枝春田步枪自然不敷使用,因此该师不得不靠三八大盖来补齐缺额。
另外,整编后的74师总兵力近3万人,比正规的美械师多出7000余人,这就不得不在其庞大的直属单位装备上打折扣,例如师直属辎重团的3营就只有正副班长才配武器,普通士兵都是徒手兵。再加上该师在攻打两淮、涟水作战期间损兵6000余,损耗的武器装备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好在当初整编时淘汰下来国造“中正式”七九步枪和仿制的捷克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上缴,这才没有让新补充的兵员空手上战场。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编辑搜图
▲整编74师被缴获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