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在本月12日至16日,来自51个国家的74名驻华武官及其配偶,将赴陕西省参观访问,听取解放军中部战区的介绍,了解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建设情况,这将是近年来中国举办的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参访活动。
自信源自实力,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迈进快车道,军事实力也随之腾飞,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西方媒体的喉舌却被美国操控,长期对华抹黑污蔑,此时中方邀请51国外交官参访经济和军事建设成就,一是宣扬大国雄风,同时也是为了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进入2023年以来,中国外交持续发力,先后促进了沙伊和解,举办了中国和中亚峰会,同时深化了同俄罗斯、东盟的合作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下,中国正带领亚洲冲出一条血路,实现地区的团结奋进,在这种大势的感染下,巴西、洪都拉斯等拉美国家先后访华,阿拉伯世界宣布开展新“丝绸之路”,甚至连欧洲部分国家也有了“向东看”的趋势。

在朔尔茨去年访华后,德国的对华态度出现缓和,不久前,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塞维姆结束访华行程后,在回国后的采访中强调,如果没有和中国的密切合作,德国将面临动荡、自我孤立和工业衰退。这点同朔尔茨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几天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推出一项“对话去风险”的经济法案,主张与中国逐渐脱离经济联系,结果遭到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的共同反对。
作为盎克鲁萨克逊阵营的新西兰也向中国靠拢,新西兰总理克里斯·希普金斯宣布,他将在6月底率领教育旅游行业的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克里斯强调,他不认为与中国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是不一致的,为新西兰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保持一贯性而感到骄傲。

亚洲各国的团结、西方部分国家的密集访华,引发了外媒的注意,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发布文章称,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参与了从东方到西方的诸多接触,中国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想要孤立中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似乎概括了中国对新的国际秩序的总体愿景。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叶耀元别有所指,称这样的秩序将部分取代或重塑国际秩序,更符合中国的“世界观”,并且有助于其崛起。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外交在近期成果丰硕,但带来的是团结和发展,这同美国的零和思维和阵营对抗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中国真的要重塑国际秩序,那也是建立一个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治理现代化的秩序,并不是所谓的称王称霸,从世界多个国家不约而同地深化对华合作中可以看出,谁是和平的维护者,谁是破坏者,大家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