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道”与“德”

返本归真 2023-04-04 22:10:43

“道德”这两个字还真是非常不简单。教育者,无论是从事学校教育的,还是从事社会教育的,还是从事家庭教育的,都应该真正认识这两个字背后的深意,一定要重新认识“道”和“德”,只有对“道德”有了重新的认识,我们才会重视“道德”,我们也才会在教育的过程中补足“道德”教育这一环。?这里我不想重复教育学上对道德的定义,而是想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解释“道德”这两个字。

道,就是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大自然有特定的运行法则,这个法则无论我们是否看到。而且这个大自然的法则是超越时空的。只要是存在于这个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就一定要遵循它的正道。

那什么是“德”呢?德,就是顺应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不违越地去做人,去做事。行道而有所得,就是“德”,所以说,“德行”的意思其实是“行德”。当一个人不违越父子有亲的“道”去做人时,做父母的尽到自己对孩子的慈道,做子女的尽到对父母的孝道,那他们就是有德之人。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母之德,“孝”就是子女之德。

看了前面关于“道”与“德”的讲述,再说道德就很简单了。道德,是先宿“道”、再依“道“商行、自己有质得、就是修道有德、这就是道德”。就这么简单。如果我们评价一个人有没有“道德”、就看他是不是做到了依“道”而行,是不是自己有所得,是不是让对方也有所得。人应该将心比心,应该换位思考,要看跟我们自己相处的人是不是也同样有所得、如果仅仅是我们自己有所得,而对方有所失,那就不是“德”。所以、我们有所得必须要兼顾对方、这是真正的道德。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简单说来,可以看这么儿点:第一、是不是孝亲尊师;第二、是不是心存仁厚:第三、是不是懂得谦卑:第四、是不是言行一致:第五,是不是有豁达的心胸……这就基本能断定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了,他有德,就会有所得,而对方也应该有所得,所以是真正的“道德”。其实,这也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更是教育孩子的目标。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