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此种风俗起源甚早,当初似无鞭之习俗,但以土塑牛的形式已经有了。《礼记·月令》:“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由记载大致可知,除土牛之外,还要塑驭牛的农夫,驭牛农夫的位置与立春节令时间有很大关系,如立春在十二月十五左右,驭牛农人位置偏前,意思是说今年农事宜早;立春如在十二月底或正月初,农人位置则在中间,是说今年农事不缓不急;立春在正月十五左右,农人位置则在后面,意为今年农事较缓。由此可知,秦汉以前已有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