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山大叔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近来,深读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被刘震云笔下的杨百顺这个人物深深震撼了。杨百顺是一个具有多面的人物特征的人,而这样的人,其实和我们身边的男人都差不多。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在没有人脉资源的艰难生存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鼠打洞是为了生存,而我们其实和杨百顺一样,也是为了生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我们就是老鼠,我们就是杨百顺,我们就是为了生活努力奔波,最后却只能屈服于命运,在暗黑的“隧道”中努力地匍匐前行。
首先,杨百顺是一个命运坎坷,不断挣扎求生的男人。
杨百顺出身于河南延津杨家庄的豆腐匠家庭,一生坎坷,从事过多种底层工作,如跟老曾学杀猪、去老蒋家挑水、竹叶社破竹、沿街挑水、去县政府后院种菜等。尽管不断努力,却始终难以摆脱困境,依然在底层过着艰难的生活。
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为了生活,为自己家庭,为了子女,又有多少人和杨百顺一样啊。我们为了能够过上像样一点的日子,也会背起行囊,奔走在他乡。在四处游走的生活中,我们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最后,我们也只能过着不尽如意的生活。但为了生活,即使我们备受煎熬和打击,我们也不会放弃挣扎求生。在这一点上,我们又何尝不是杨百顺?
其次,杨百顺是一个性格善良,但胆小怯懦的人。

杨百顺他本性善良,在经历诸多挫折和背叛后,依然没有丧失内心的善良。然而,长期受到父亲的强势打压,使得他性格中带有胆小怯懦的一面,遇事往往选择逃避。不过,为了摆脱父亲的掌控,他也选择了离家出走, 为了自己的某种意义上的“理想”,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只是,在生活面前,他多次选择了退步和忍辱负重。
杨百顺性格胆小,他面对父亲的算计不敢反抗,害怕雇主的冷暴力不寒而栗,更是对自己妻子的背叛选择了忍受屈辱,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去挽回或者去报复。这样的人性弱点,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生气的。可事实上,我们身边人,在遭遇类似的变故时,又有几个能够拿起顶天力气的勇气去抗争呢?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和杨百顺一样,选择了闭嘴,选择了一句话也不说。
第三,杨百顺又是一个渴望交流,追求灵魂共鸣的人。
卑微的杨百顺极度渴望与人交流,找到一个“说得着”的人。但他与周围人,如父亲、妻子等,都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只能在孤独中不断寻找那个能够真正说得上话的人,也就是那个“一句能顶一万句”的人。可是,精神世界的孤岛,却让他过得困苦不堪。
为此,杨百顺说出了这些经典的名言: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在别人身上。”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

这些经典的名言,以白描式笔触道出平凡生活的本质:每个选择背后都暗含无奈,每个笑容之下都可能掩藏难以言说的苦楚。这些语录不仅展现了中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图谱,更暗含存在主义式的哲学追问——当语言失去沟通功能,个体如何在精神孤岛上构建意义?刘震云通过琐碎日常的叙述,完成了对中国农民精神世界的史诗性书写。喜欢的朋友,可以买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