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水南庄小学门前
相逢是缘,相住是情。
42年前,我与妻子是丰南县胥各庄中学的初高中同学,1966年大串联我们先后来到北京,住在朝阳区水南庄小学。水南庄小学虽然地处偏僻,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一是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二是我还得了一场病,被学校老师护送到朝阳医院住院治疗------这一切一切,感念之深,我特意写过一篇文章——《水南庄小学》,编入我的散文集《岁语心河》。
妻子也很看重水南庄小学,我们是从那里相识、相知,后来发展成相恋、相爱,直至结婚。每当回忆起往事,妻子总说,有空儿了到北京水南庄小学看看去,毕竟那是咱们相识之地。我何尝不是,几经周折,2008年11月终于成行。

大串联时,我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常从大郊亭坐11路(支)公共汽车,那是一辆老式的公共汽车,前后有两个车厢,但互不相通,而是用铁链儿连接起来,车一开,晃晃悠悠,像是一头老牛慢慢腾腾,加上路况不好,更是颠颠簸簸。
凭着过去的印象,我来到了大郊亭,过去的那种11路(支)公共汽车早已没有了。可巧的是,一下35路公交车,对面的站牌上就显示出31路经过水南庄,而且才有两站地,我高兴地就登上了一辆31路公交车向水南庄驶去。
水南庄附近的变化真大,石门东路两侧盖的全是高楼,有的还在建设中,过去的菜地、庄稼地,早已消失。那我该在哪一站下车呢?是水南庄,还是水南庄南?那时的水南庄小学不就在村南吗?也许这个“南”与那个“南”不一样,到了“水南庄南”我就下了车。其实错了,沿着石门东路往北走,根本没有看见水南庄小学的影儿。我只好打听,一个人说,“你再往前走,一会儿就看到了”。
果不其然,一会儿,我见到了铁路,记忆的大门更是打开。对,是有铁路,那时的11路(支)公共汽车就是过了铁路,我们才下车沿着铁路往东走。更惊喜的是,透过一片瓦房竟然看见了“水南庄小学”五个大字,高耸在楼顶上。原来,水南庄小学已经盖起了高楼。一阵欣喜露出了笑容,高兴地穿过铁路,径直向水南庄小学走去。
校门紧关着,我来到传达室窗前,门卫一阵盘问,我拿出《岁语心河》,翻到《水南庄小学》那篇文章向他解释:“42年前,大串联时,我曾在你们水南庄小学住过,现在,我想进去看看。”门卫见了我的文章,这才允许我进去。
一进校门,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学校变了,变得更加美丽、清洁、优雅,像是个大花园、大乐园。西部南面高耸起四层楼房,是整个教学区。门前两侧悬挂着四块牌匾:北京市朝阳区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敬老文明校”、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科技模型俱乐部“会员学校”,昭示着学校的进步与成绩。

大串联时,我妻子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这就是我们当年住过的学校。印象中,门是向东开,一进门两侧是瓦房,南面那栋瓦房是南开门,我妻子她们女生就住在那栋房子里。隔路西面也是瓦房,是我们男生住的房子,往北就是操场。当时住的非常艰苦,满地铺的是草席,中间生个大炉子。现在,真是鸟枪换炮了。
我高兴地进了楼。东面墙上竟有《水南庄小学校歌》,更是吸引了我,“杨柳之边,惠水河畔,朗朗书声,洒满水南校园。晨风吹来老师殷切的祝愿,夕阳送走孩子花儿般的笑脸。知识如火焰,悄悄把理想点燃,撑起智慧之帆,远航把希望之船。今天的幼苗,明天必将茂盛参天,迎来桃李满园,水南深巷香远”。我仔细看着,真是不错,寓教于乐,校歌把学校的位置,孩子的理想,大人的希望,以及未来的憧憬,如诗如画地描绘出来、歌唱出来。
更有趣的是,西面墙上还有“校徽”、“校旗”。校徽:汉语拼音字母“snzxx”代表着“水南庄小学”,红色、绿色象征着一棵茁壮成长的花朵,中间红色的圆代表着学生,寓意初升的太阳;绿色代表教师,寓意托起初升的太阳。校旗:蓝底海洋代表着知识,左上方标有校徽,中间水南庄小学五个红色大字,告示着人们。另外还有校训:“健康、诚信、乐学、创新。”真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理想化、知识化。
可想而知,这一切一切都衬托出、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多么积极向上,多么有进取心、责任心、事业心。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铺路石。有了好的老师,必然浇灌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到了二楼,我见到了校长,姓周,是个年轻的女同志,听说我的来意,见了我的文章,更是热情,她先介绍了学校的情况,然后找来了一位岁数较大的张老师,张老师虽然在这个学校工作了30多年,但对过去的往事她也说不清楚。一会儿,周校长又找来了一位李老师,因她就是这个小学毕业的,有些情况还能回忆起来。李老师说,这个学校就是原来的地方,楼房是1992年改建的。当我说起,当年有病是一位校医连夜把我送进医院时,她说,那时学校哪儿有校医?可能就是学校的老师,那就更难能可贵了。我特别渴望见到这位老师,要不叫她及时把我送往医院,真不知道今天我是什么样子呢?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惜,来到这里却无人知晓,长河中,岁月里,掩盖了多少好人好事。患难之情,终身难忘,是难以抹去的。

我们老两口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下了楼,我又到院子去寻看,真想发现我们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变了,一切都变了,四十多年过去,唯独不变的是,楼北面那几棵老槐树,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依然耸立在院内,还有那篮球场北侧的老柳树、南侧的大杨树,它们目睹过我,我目睹过它们,它们才是这个学校的见证者,它们目睹着这个学校的发展与变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是如此。还有不变的是,老师们的执著教学、刻苦育人的质朴精神,代代传承不息。跑道北面,又有一排小槐树,正在茁壮成长。图窗中新一届大队委员们的竞选格言:“我是老师的好帮手,我是同学的好伙伴”、“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相信自己有能力,那么你就一定会有”------更让我感动,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童心、未来和希望。“教育人才,为根本计”,我祝愿水南庄小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今天,我真得是没有白来,新生的力量总是激励着、点燃着我们这些行将年老的人们。我不由吟诗道:“串联遗梦水南庄,今觅京华又品尝。大树依然迎远客,校园早已换新装。”
曹景雍 20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