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啥要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直到如今,才懂伟人的深意

农林守望人 2025-04-23 15:21:26

文|农林守望人

编辑|农林守望人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有一段历史相信老一辈都历历在目,那就是上世纪50年代中到7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政策,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百姓的文化水平和城市青年的思想阶级,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大保障。

那么,当年毛主席为何提出“上山下乡”政策,这项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了那些好处?

“上山下乡”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工业和农业,大部分城里人都有工作,而农村却劳动力短缺,于是毛主席就决定让城市劳动力前往农村,“上山下乡”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1955年1965年。

这十年间,第一阶段下乡青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问题和农村落后面貌以及边疆和山区等地的经济发展,这项决策不仅让农村和偏远地区有了新劳动力,也让国家的压力小很多。

而第一阶段的上山下乡是自愿申请的,整体来说人数规模较小,据统计十年期间,城市知青下乡约为120万人,这些人在下乡期间学到了很多,他们也非常的开心。

而第二阶段的“上山下乡”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1966年至1978年,这十几年间,城市青年劳动力过剩。

首先就是1966年和1968年这三年间,高中生约有四百多万人待业,没有工作的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在街上溜达,时间长了肯定会积压各种怨气,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发生,毛主席决定让这些上过高中的知识青年下乡劳动,再一次进行“学习”。

所谓的“学习”,并不是知识课本中可以学到的,而是亲身经历,彼时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可以说是“两个世界”农村非常贫困,百姓只能靠种地来维持生活,而城市则不同,城市大部分都是工业为生为了让这些高中生们再一次“学习”。

毛主席决定让知识青年下乡劳动,而除了让这些知识青年学习农民劳动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可以让很多的知识青年将学到的知识教给农村那些没有学过知识的百姓和孩子。

要知道,当年农村贫穷落后孩子和家长基本上都没有上过学,连几个大字都不识得,为了新中国之后的发展,这些知识青年必须下乡去帮助农村孩子上学,就这样毛主席一声令下,全国上下全部动员,广泛宣传上山下乡光荣的海报。

当时各个单位、学校、街道、邻里家庭都积极组织孩子们“上山下乡”上到20岁下到15岁,这些孩子都积极的前往全国贫困地区和山区插队。

而当时安置知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等单位当一名农业工人,主要帮助地方区域农业发展,另一种情况则是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主要任务就是与农民同吃、同喝、同睡,帮助农民学习。

而这两种情况有着天壤之别,当时农村非常贫穷,甚至有的吃不饱喝不暖,而兵团则不同,兵团情况要比农村好很多,所以当时去建设兵团是下乡知青的首选,还有就是去国营农场当一名工人每月还有工资拿,而且吃国家的饭、享受国家福利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公务员生活基本有基本的保障。

但想要进入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大部分下山青年都被安插在西北、云南等偏僻落后的地区,现在有很多领导都是上山下乡青年的一部分。

当时他们前往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陕甘宁等地区,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无疑是上山下乡青年中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苦的地方之一,原本这些青年是克服不了这些困难的,但随着经历过这一阶段,不少青年都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甚至一些地区的下乡青年学到了课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例如种地修大坝等各种知识。

虽然这些课本中都会讲到,但没有亲自经历过的他们并不能深刻地体验到农民工的辛苦,所以上山下乡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更多。

“上山下乡”为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而在之后一批又一批的新青年下乡劳动,他们为农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上面也有说到城里青年下乡,不仅是为了学习,还教村民识字将书中学到的东西都运用在了工作中,例如学习土地种植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农民工种植粮食。

学建筑的青年可以帮助农村修建水渠,修建学校等基本工业,久而久之,下乡青年与农村百姓成为了好朋友在这几年时间里,他们将彼此视为自己的家人兄弟姐妹,共同为祖国发展建设奉献力量。

而当时上山下乡的青年并不知道自己要在农村呆多久,甚至有些青年还表示应该要一辈子扎在农村,当然一辈子扎根在农村是有人愿意的,但绝大部分在城市中生活习惯了的人并不愿意一辈子呆在农村。

而在1969年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想与我国兵戎相见,为了壮大新中国的军事力量,中央决定“全民征兵”,很快知识青年应征入伍,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离开了农村,但绝大部分还在农村继续工作。

直到1977年国家做出重大改革,宣布恢复全国高考,得知这一消息的下乡青年开始逐渐离开农村。

要知道,当时他们之所以上山下乡,一方面是因为城市人群庞大,国家又暂停了高考制度,高中毕业的青年没有下一步计划,最终他们不得不选择下乡劳动,而国家恢复高考,也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青年离开了农村,而城市的青年也不再下乡劳动,而是选择高考继续扩展自己的阅历,从多方面看,毛主席当年的上山下乡政策让更多的城市新青年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苦,也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新中国面对的困难,这样他们回到城市参加高考后可以更好地为国家未来做贡献。

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在毛主席看来,新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毛主席要坚决让他们全面的了解中国,而在那段上山下乡时期,约1600万知识青年在农村挥洒汗水,为农村发展增添光彩,也为城市缓解的压力,虽然他们在那段时期吃了很多苦,但学到的知识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百科—上山下乡、共产党网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