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见长寿时代,一场医养产业智变正在发生

永思看商业 2025-04-16 18:38:37

全球老龄化浪潮下,医疗健康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据中研普华预测,到2025年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其中慢病管理和智慧养老成为重点领域。在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催生出超10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市场。这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产业升级,正在重构传统医养服务模式。

自泰康提出“长寿时代”概念以来,这一理念已突破企业范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就曾提出,健康老龄化不仅仅是追求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追求健康预期寿命的提升,缩小健康寿命与自然寿命的差距,让老年人在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上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长寿时代的到来,根本上依赖于科技变革与医疗技术进步,特别是当下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为大健康产业注入全新动能。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于4月8日在武汉召开,众多来自医疗健康领域的顶尖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专家齐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大健康产业变革与创新实践展开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现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AI技术正推动大健康产业从“单一治疗”向“全域健康”跨越,从“规模扩张”向“精准高效”升级。未来,AI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成为应对长寿时代挑战、把握新一轮机遇的关键驱动力。

从“长寿时代”到“长寿经济”,AI重构医养产业新图景

长寿时代的核心逻辑不仅是人口老龄化的延续,更是从“长寿时代”迈向“长寿社会”,并催生出“长寿经济”的全新发展。

这一过程对养老方案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而AI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和全流程优化,正在重塑医养产业的底层逻辑。

健博会现场,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先生表示,长寿时代塑造长寿社会,长寿社会催生长寿经济。当长寿时代遇上了智能革命,给长寿经济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构建了难以想象的空间。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

在医疗领域,AI通过学习和分析医学影像数据,能够快速精准识别病症,优化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在健康管理方面,AI能够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并提供个性化干预;在养老领域,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生活状态,并在突发状况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救助。

不仅如此,长寿时代不仅延长了人的预期寿命,也延长了健康预期寿命。随着健康生命疾病图谱向非致死性慢性病转化,大健康产业需要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构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这种以预防、干预、管理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健康寿命,降低社会整体健康成本,放大长寿经济的效应。

2025长寿时代论坛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也表示,AI可以给长寿经济赋能,不仅要拥抱AI时代,更为重要的是AI需要拥抱长寿经济,要使长寿经济与AI工具体系相互匹配。

以泰康为例,全场景智慧社区“泰康之家”便是通过“感知-决策-控制”三位一体的智慧医养体系,为智慧养老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应用场景。在健博会现场的泰康展位上,泰康居民的一天被还原:清晨由适老化智能音箱唤醒,通过无感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健康数据,再由AI驱动的泰乐OS系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还包含拉绳报警、智能定位等7×24小时安全守护系统等应急保障。

健博会现场的泰康之家展位上,泰康居民的一天被还原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头部企业,泰康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发展,聚焦“智慧销售、智慧医养、智能投研、健康科技、智慧中后台”五大智慧科技体系实现业务赋能。在智慧医养科技投入上面,泰康以385项养康专利申请,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智慧养老运营企业专利排行榜”榜首。

长寿时代与AI技术的结合,正在重塑生物医学领域,并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未来,这一结合将推动健康寿命的延长,释放长寿经济的潜力,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可能性。

科技赋能活力养老,智慧社区的生动实践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我国养老产业已快速成长为10万亿市场。

在市场持续扩张的同时,行业竞争也在加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近4万个。即便如此,在极大的市场需求下,不少机构仍愿意扩大布局。在这一背景下,养老机构的竞争日渐激烈,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住宿服务向综合性的生活服务快速转变,需要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社会交往等多重需求。

首先是医疗需求。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传统医养服务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包括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不足、三级医院超负荷运转、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断层等。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养老机构应当具备的第一大核心能力便是医疗能力。

以此次健博会参观的泰康之家·楚园为例,泰康为楚园投资建设了二级康复医院——武汉泰康楚园康复医院,并通过构建“三级家庭医生制”(一级社区医务室-二级康复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为楚园居民提供健康筛查、健康档案跟踪溯源、用药指导、报告解读、就医绿通等全人、全程服务。目前,楚园已经与武汉市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如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华润武钢总院、武钢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等建立就医“绿通”服务。

其次,随着银发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和长辈们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长辈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照护需求,正从基本的“保障型”向全面的“品质型”升级。养老机构也应当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以此提升服务效率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智慧养老”开始展现出更多活力,如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预约、咨询、支付等功能;利用物联网设备实现远程监测、定位、报警等功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情感分析等功能。这些新功能的介入,正在让养老服务变得更完善、更便捷、更有温度。

同样以楚园为例,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楚园的一大亮点。通过“智慧管家”和“智慧运营”两大核心产品,社区为居民提供7×24小时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涵盖安全、健康、餐饮、居住、文娱、社交、运动、公益八大核心场景。截至目前,“智慧管家”已发放300余台,日均用户活跃率达82%。社区内还配备了智能求助系统等科技设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楚园结合老年人的实际健康需求,采用“ 1+N”多学科照护模式,让每位长辈都有自己的多学科专业支持团队,全方位服务长者健康。24小时拉绳报警、泰康之家健康管理系统的就医提醒、用药提醒等推送,也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泰康之家·楚园

自2020年7月开业以来,楚园已经走过了近5年的发展历程。如今这里不仅是一个养老社区,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阳光下的樱花林中,楚园的居民们静静写生。在他们的笔下,樱花的色彩绚丽而美好。

综上可见,市场需求的变化及AI等创新技术的融入,让养老产业迸发出更多潜力,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健康、温暖并充满活力的全新生活方式。数据显示,目前泰康之家已布局全国36个城43个项目,实现22城24社区连锁运营,入住居民超过16000人,为智慧养老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实践,也为我国智慧医养的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示范样本。

构建高效的医疗信息化服务,打造医险结合的“长寿医院”

随着中国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医疗体系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传统医院在服务银发群体时,普遍存在三大核心痛点:

一是流程复杂和数字鸿沟,老年人普遍难以适应医院全面信息化带来的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线上流程,超九成受访老人需家属陪诊,且易受网络虚假医疗信息误导;二是资源错配与效率瓶颈,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不足,三甲医院长期超负荷运转,病理科、重症医学等专业医生缺口显著,导致患者等待时间长、误诊风险高;三是健康管理断层,慢性病、术后康复等需长期跟踪的医疗服务缺乏连续性,传统“治病”模式难以覆盖预防、监测、干预的全周期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正在通过场景化应用破解上述难题。AI语音助手、智能导诊系统可降低老年人操作门槛,如腾讯健康的智能导诊功能,能帮助患者快速匹配科室。智慧病房能实现一体化服务,比如深圳前海泰康医院的智慧病房的床旁一键结算、智能风险预警、个性化健康宣教系统,能有效解决患者就医中信息不对称的痛点,优化患者体验,提升患者对自身诊疗计划的参与度。此外,智慧养老系统整合实时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咨询及个性化健康计划,推动“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转型等等。

作为泰康保险集团“医险结合”战略的标杆,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以“长寿医院”为定位,通过技术创新与学科深耕构建差异化服务能力。

一方面,医院大力推动智慧医疗建设,解决“看病难”问题,以高度信息化提升就医体验,实现“一部手机轻松搞定”全流程就医服务。2024年7月底,医保移动支付功能上线,进一步方便医保患者实现“掌上结算”。住院服务也实现自助入院、清单查询、报告查看等功能,极大提升了便捷性。

另一方面,医院重点打造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老年医学特色,致力于建设医教研一体化“长寿医院”。通过引入MDT多学科协同会诊模式,为复杂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诊疗方案,减少误诊误治和重复检查负担。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据悉,2024年泰康医疗在武汉正式发布“5+N”整体学科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消化医学中心、泌尿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与老年医学五大战略型重点学科;同时,旗下各医院将基于各自特色和发展定位,建立多个医院重点学科,形成“5+N”的发展战略。其中,泰康医疗神经医学中心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为核心主体,聘请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医院院长陈劲草教授为首席专家,于每周一上午在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坐诊、查房、手术,近半年来已经开展了多例高难度手术,显著提升了医院神经医学专业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医院还深度融合保险与医疗资源,探索服务闭环。作为泰康布局实体医疗的5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以“医险结合、医养融合”为特色,通过与泰康人寿、泰康在线、泰康养老等机构合作,推出“医惠卡”“泰康健保通驻点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多项创新举措,为客户提供门诊折扣、绿通服务、远程医疗、费用直付、VIP就医等全方位服务,实现资源整合与双向赋能,推动医疗服务与保险需求的深度融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据介绍,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二期开业后,将推进病床规模扩容至1200张,全面启动国际医疗部运营,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疗生态系统。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的案例,展现了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挑战之下,医疗服务和养老产业需兼顾效率提升与人性化设计。AI并非替代医护,而是通过释放重复性劳动,让医疗资源更聚焦于个性化服务与技术创新。

未来,随着“医养融合”模式的深化与数据互联互通,医院或将成为连接保险、社区、家庭的健康枢纽,重新定义长寿时代的医疗价值。

AI赋能医养融合,走向长寿时代的全新生态

长寿时代与AI革命的叠加效应,正在重塑生物医学技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的进步不仅提升了医疗效率和健康管理能力,更通过精准服务和全流程优化,为人类健康寿命的延长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创新科技赋能下,泰康正在全力推动“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医院与保险三位一体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致力于通过科技与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高品质生活需求,开启长寿经济新时代。

泰康的实践是一个缩影。正如陈东升所言:“泰康的战略与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接,就是要让人们健康、长寿、富足。”

当技术突破与长寿时代交汇,AI赋能的医养融合正从效率革命走向价值革命,推动医养产业走入 “活力养老、精准医疗、智慧服务” 的新纪元。这种转型不仅重构了医疗养老的产业逻辑,更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与健康的相处方式。

未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医养产业将经历从"技术嫁接"到"生态重构"的质变。当AI深度融入预防、诊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老龄化应对体系正在成型。这场技术革命,或将重塑人类应对长寿时代的基本范式。

0 阅读:0

永思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