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毅外长访问日本,与日本高层展开深入沟通,就像在东亚外交棋盘上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表面上中日达成了二十项合作共识,暗地里却搅动了太平洋对岸的神经。
就在中日双方握手言欢的第二天,美国防长海格塞斯突然宣布将于3月底访问日本。这让人不禁疑惑:中日关系稍有回暖,美国就急着来“灭火”,究竟在怕什么?

翻开中日达成的二十项共识清单,至少有三大领域让美国如坐针毡。
第一枪打在汽车产业。中日决定建立汽车行业对话机制。要知道日本丰田、本田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常年超过20%,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以每月新增80万辆的速度狂飙。这种合作一旦步入正轨,相当于中日联手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链。
而这恰恰动摇了美国特斯拉、通用在电动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日若在电池技术、充电标准上达成共识,恐怕会架空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

第二刀砍向APEC主导权。中国支持日本申办2031年APEC会议,日本投桃报李支持中国2026年办会。这种“轮流坐庄”的默契,直接挑战了美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的话语权。2023年美国强行在APEC塞入半导体出口管制议题的霸道行径,这次中日合作充满了抱团取暖的味道。
最狠的藏在福岛条款里有关海产品问题上。日本同意建立核污水排放数据共享机制,换取中国逐步放开对日本水产品的限制。这看似寻常的环保合作,实则拆了美国埋在中日间的雷。过去三年,美国一直怂恿日本炒作“中国经济胁迫”,如今中日自己解决了争端,美国再想拿福岛问题挑拨离间,可就没了借口。

当然,咱们也要注意日本经常违背承诺、不积极履行诺言的秉性和习惯。去年年底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中国时坚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更是否认“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一谬论。
结果呢?日本政府翻脸比翻书还快!在台湾问题上频繁进行各种政治操弄,包括默许退役将领给台湾当顾问、纵容户籍标注“台湾”、派军舰穿航台海。这些行为像极了“温水煮青蛙”,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
所以王毅外长与石破茂会谈时直入主题,特别是与林芳正见面时重点强调“希望日方树立对华正确认知,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重信守诺,排除杂音干扰,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做了两件事,王毅抵达东京当天2艘中国海警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又宣布从3月23日起对日本间苯二酚征收40.5%反倾销税。这种用于轮胎制造的化工品,日本对中国出口占比超六成。

中国选择在共识签署当天宣布征税,既让日本企业肉疼到记住教训,又不至于掀翻合作大局,就是要告诉日本,中国有诚意与日本合作,但也时刻准备着大棒伺候!
中国与日本达成20项共识,一块期待展望未来的时候,美国却坐立不安了。美国宣布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将于3月下旬正式访问日本,其真实目的不言而喻。
中日韩这种关系与2012年有点相似,当年3国正为自贸区忙碌的焦头烂额。美国鼓动日本反华势力炒作钓鱼岛问题,最终招搅黄中日韩自贸区,2021年用这招破坏RCEP谈判。
前段时间中日关系向好时,海格塞斯又重提钓鱼岛问题,称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所以不排除美国再次炒作钓鱼岛问题,利用中日两国普通民众情绪兴风作浪!

另外,美方计划与日本讨论驻日美军重组,包括在琉球群岛强化隐身战机(如 F-35C)部署、优化导弹防御体系,并将琉球作为 “遏制中国” 的前沿阵地。或许美国以此刺激中国,让中国对日本展示强硬立场,进而破坏中日关系向好势头。
不过,如今的局势和此前有所区别,一方面中国用RCEP和二十条共识反将一军,另一方面有了个新变量——日本开始显露“战略骑墙”迹象。
石破茂政府最近的外交操作与前任岸田文雄、菅义伟、安倍晋三不同,后者几乎全面倒向美国,前者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以获取最大利益,所以日本既参加美日菲南海联合军演,又派经济代表团访华谈合作;既在台海搞小动作,又在福岛问题上对华让步。

这种“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套路,暴露出日本精英层的集体焦虑:跟着美国混,要交越来越贵的保护费;转向中国,又怕失去安全伞。
王毅在记者会上的警告,其实给日本指了条明路:“任何国家搞丛林法则终将被抛弃。”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跟着美国搞阵营对抗没前途,亚洲人的饭碗还得端在自己手里。看看现实就明白:RCEP区域内贸易占比升至35%,中日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而美日贸易二十年没涨过——该抱谁的大腿,账本不会说谎。
原创: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