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能影响你的运势,都写在这本书里

未读之书未经旅 2025-01-19 18:36:51

每个新年的开始,在年龄增加一岁、事业又进一步的时刻,我们都期望一眼看到理想成真的样貌。

因此,就特别想知道:今年的运势会怎么样?

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些更具体的指南,引导更接近目标的精神状态。

那么或许没有比厄休拉·勒古恩的《无暇他顾》更适合的了。

勒古恩一上来就以“迈过八十岁”开篇,她写道:“下周我就 八十一岁了。我可没有什么空闲时间。”

她的生活和写作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悟?今天,未读君为大家分享《无暇他顾》的译者姚瑶老师的译后记,在2025年的开始,找到属于自己的底气。[美] 厄休拉·勒古恩|著姚瑶|译未读·文艺家|出品译后记-时间是一颗木星

最近打开手机,铺天盖地全是2025年星座运程,于是知道,又是年末了。

每岁此时,无论信与不信,浅信深信,既然看见了,难免会在斗转星移的参差里,寻找一些好运气的碎糖,大概就像生日许愿,往树上系红绳一样,多多少少都会参与一下。

在星座运势里,大家最怕遇见土星,因为它代表严苛,压力,试炼,被称为“土爹”。最想看到的,便是木星光临,在中外占星中,它都是第一吉星,代表着倍增的好运。

人们对土星避之不及,对木星则是悬悬而望,仿佛拥有了木星,一切麻烦都能迎刃而解。

直至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位占星师说,如果土星是“紧缩”的代名词,木星的别名便是“膨胀”,膨胀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它可以放大你所得到的,也可以放大你所缺失的,甚至能让你在自我的膨胀中迷失。

并非拥有了木星就万事大吉。

这一刻,我忽然觉得,这颗遥不可及的木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有一个分身,就是“时间”。

等一等,木星来了一切就会变好。

等一等,时间能解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然而,就像木星本身或许没有主观的善意,但我们选择了只看它放大美好的那一面。

所以“时间”也是一样,今年,我最为重要的领悟,就是时间并不能治愈一切,人生中还有一些事,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渐成为沉疴痼疾。

这个领悟,如同先知给予的刹那启示,是我在翻译厄休拉的《无暇他顾》时得到的。

我读到她写:

“生命越长,其中的老年时光就越多。”

“你可能在爬楼梯时寸步难行。你可能连起床都困难。你可能难以适应无休止的疼痛。而且这种情况不大可能随着岁月流逝而好转。”

当我一边读原文,一边在Word里敲下这些字句时,每个字都像一粒燃烧过后的陨石,掷地有声地在我心里砸出了坑。

那一刻我在想,天啊,我竟然从来不曾这样去想过时间。

这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的客观事实,简单,朴素,真实,但我,从来没有这样去看过。

我相信木星光临,我就能眉目舒展,顺水推舟,一如我相信时间能够带来忘却,能抚平裂隙,能填平沟壑,能崩塌高山,让我能做更多的事,有更多的机会,拥有时间就拥有最重要的筹码,只要我足够有耐心,只要时间足够长久,我就可以得到那个俗套的结局——everything will be fine。

但厄休拉说,不是的,你会这么想,只是因为你活得还不够久,你还不够老。

是的,没错。

我曾经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写过一篇文章,《究竟要活多久,才足以谈人生》,那时候我讨厌“倚老卖老”,觉得年岁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心灵与头脑的浩瀚,年轻人也可以抵达深海。

但三十岁后,人生开始陆续滑行过生老病死的路标,我清晰地意识到,从客观意义上来讲,人生的上山路已经走完,之后的路程,是慢慢把曾经得到的一切一一还回去的路,包括全部的人生。

我,已经看见了山的背阴面。

我终于意识到,年岁的确能说明一些问题。有很多事情,不到特定的年纪,就永远无法感受,也无法想象。

而厄休拉,把月球背面的一切都不加修饰地呈现了出来。

在一篇接一篇读她书写的老年生活时,读到那些生活的不便,身体的无奈,被无视被厌恶的处境,以及在这样的八十岁,她又在做什么,想什么,如何度过每一天,我在想,不愧是坦荡又敢言的厄休拉,她始终致力于打碎关于人生的种种滤镜。

她想表达的,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接受可能不那么积极的真相,才能积极利用我们手中或长或短的时间。

不要否定事实,这样无法安慰当事人。就好像对一个耄耋老人说,你不老,心态年轻就会永远年轻,这是毫无用处的废话。一如对搞砸了的人说,你做得挺好的,别自责,这是不负责任。真正的治疗是承认事实,而后看看我们可以怎么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因为意识到时间并不能治愈“老去”这件事,所以她接受了年过八十,连去超市都无法独立完成,接受了伴侣做完手术,腰都直不起来。但她不纠结这些,转身就去网上学着写博客,坐在书桌前,在猫的陪伴下,深入思考尖锐且严肃的问题,关心环境问题、教育问题、性别议题,探讨文学的度量,在乎这世上正在发生的一切。

衰老限制身体,却限制不了头脑。在有诸多不可为的老年国度里,她充满活力地表达着,创造着,甚至很多时候还是火力全开地怼天怼地,可脆生生的观点背后,是一颗温柔的心脏,在缓慢跳动,不急不躁。

在我看来,《无暇他顾》是写作者与时间的竞赛,壮烈又沉着。

她并不安慰你,不要惧怕年迈,她一直在告诉你,衰老与病痛不可逾越,但那又如何,她阅读,写作,翻译,思考,不放过任何表达的机会,她说“我可没什么空闲时间。”

她用时间这颗木星,膨胀了她真正在乎的那些事儿,放大了她的声音,并扩张自己的精神版图,将我们这些读者纷纷纳入了她的世界。

至少,我在翻译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强悍的鼓舞,我真的在想,是不是再过半个世纪,我依然也可以继续思考,继续表达,甚至可以比此刻还有点年轻脆弱的我,更为生机勃勃,更坚定,也更自我。

光是想一想,就有点激动甚至期待。

这是时间带来的加持之一。

厄休拉说,质疑从不讨喜,所以年轻的时候,她鲜少开口,可现在,她想质疑就质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我早就过了要讨人喜欢的年纪。”

我在敲下这句话时使劲点头,虽然此刻我还没有到真正“爱谁谁”的年纪,但三十岁后,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正逐年气焰嚣张。

在我的生活经验里,哪怕再干脆利落的女孩子,也大多因为顾及体面,顾及他人,从而在社交、工作场合中选择委屈自己,选择委婉,选择沉默,对于要在公众场合说出的话,会反复斟酌,生怕显得轻飘、炫耀或冒犯。

可往往,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

在这件事上,长大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

很神奇,我好像就是在三十岁后突然被年岁加持,不再惧怕直截了当地说不,不再恐惧“撒泼”,不再犹犹豫豫不敢断交拉黑,如今的我,可以生硬拒绝他人轻易踏过我设下的边界,也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我,来自他人之口的闲言与谣言都不再能伤害到我肤。

看到书里,厄休拉直言不讳地说她认为正确的话,做她认为正确的事,无所顾忌,所以我想,心理上达到了爱谁谁的年纪,才是人生最好的年纪吧,如果这个年纪是八十岁,那么八十岁就是人生的黄金年岁。

如果“脾气”的膨胀也是木星赠与的礼物,那我一定笑纳。

新的一年是我的本命年,即将步入三十岁的下半程,在这个节点,完成这本书的翻译,也算是给自己一份礼物,我在其中读到许多共鸣,得到许多力量,是开启下一个十二年的好兆头。

二十五岁那一年,我多少有点焦虑三十岁的到来。

但三十五岁这一年,我摩拳擦掌期待我的四十岁,期待时间赋予我成为“悍妇”的底气。

-本期话题-

你的2025年运势怎么样?留言区分享~编辑|泰若克塔封面|《宛如阿修罗》图片|网络

0 阅读:4

未读之书未经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