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众多开国将领中,有13位独臂或独腿将军。这其中,有三位独臂将军都是经历过长征的,他们用超出常人的毅力见证了长征途中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来自红二方面军的三位独臂将军,即贺炳炎上将、余秋里中将、晏福生中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刘家坪地区出发,开始进行长征。
12月1日,为尽快消灭来犯之敌,保障红军主力部队通过入黔要道,时任红五师师长的贺炳炎主动承担起了后卫任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贺炳炎临危不乱,亲自率领敢死队向前冲锋,最终打下了东山阵地,为红军主力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可不幸的是,贺炳炎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战果,就遭到了厄运的捶打。在激战中,一发炮弹落到贺炳炎身旁,贺炳炎的右臂不幸被击中,骨头也被炸得粉碎,他当场昏了过去。
听闻心腹爱将受了重伤,贺老总亲自骑马前来探望。为保住贺炳炎的性命,贺老总忍着悲痛接受卫生部长的建议,锯掉了贺炳炎的右臂。没有人知道贺炳炎是如何忍着没有麻药做手术的,但他还是挺了过去,配合医生完成了手术。
做完手术后,贺老总向医生要了贺炳炎的两块碎骨,用红绸布包起来,含泪装进衣服口袋。在他的眼中,这是党的儿子贺炳炎的骨头,也是共产党人的硬骨头。
“帅才”将军余秋里1935年6月,余秋里接任红十八团政委,时年20岁。次年1月,红十八团奉命担任前卫,突破敌军的堡垒封锁,为红军主力通过关卡创造条件。
当红二方面军通过云南镇雄西北地区的大山时,得知消息的国民党军赶忙派两个师向镇雄方向进行追击。为确保主力部队安全,红二方面军总部当即决定派红十八团前往章坝拦截敌军。
战斗一打响,余秋里、成本兴(成钧)就指挥部队对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在红军的猛攻下,敌军节节败退,只剩下部分敌人谷底负隅顽抗。为消灭剩余残敌,团长成均站起来查看地形,选择进攻线路。
正在这时,余秋里突然大喊:“危险,卧倒!”之后不顾一切站起来,一把将成钧按倒。话音刚落,一排排子弹就朝余秋里飞射而来,原来敌人看到成钧站起来勘探地形,便决定打冷枪,谁料让余秋里给发现了。
此战过后,余秋里的左臂被打穿,只留下臂骨白岔微微晃动。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余秋里也不想截肢,这条残损的左臂就一直撑过了192个日日夜夜。
红军到达哈达铺后,余秋里的伤势迅速恶化,这才被迫截肢了。此后,余秋里长期在我军任职,先后担任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并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为我国的石油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伟人也称赞“余秋里是个帅才”。
晏福生将军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两次被同志们误以为牺牲,还给开了追悼会。
1936年长征途中,时任红16师政委的晏福生为掩护军团顺利转移,率部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在此次战斗中,晏福生的右臂被炸伤,他害怕连累大部队,于是自己引开追兵,纵身跳下了山崖。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都以为晏福生牺牲了,专门在干部大会上为他开了追悼会。结果没成想,晏福生跳崖后被当地群众救起,最终拖着病体回来了。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晏福生的伤势颇为严重,又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后来还是被迫截肢了。
经过短暂休息后,晏福生又精神饱满地投入了部队工作。1955年授衔时,晏福生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我军少有的独臂将军。
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享受幸福的人。三位独臂将军用他们传奇的戎马生涯,体现了革命军人顽强奋斗的精神,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