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020出货量垫底4大旗舰CPU,都怪华为产能严重不足

春雨说数码 2025-04-22 18:17:23

近日,知名博主“智慧芯片案内人”发布了一份关于我国市场四大旗舰芯片出货量的数据。数据显示,苹果A18芯片出货量成绩稳居榜首,高通骁龙8至尊版紧随其后,联发科天玑9400位列第三,而华为麒麟9020的出货量垫底。这一结果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毕竟搭载麒麟9020的华为Mate70 Pro系列在发布初期一度被称为“年度机皇”,甚至创造了首销10秒破亿的纪录。

从产品性能来看,麒麟9020是最强的国产手机芯片。其CPU采用华为自研的“泰山V3”架构,GPU则升级为Maleoon 920,配合华为自研基带和鸿蒙NEXT系统的深度优化,在游戏渲染、AI计算等场景下的表现甚至优于部分竞品。但市场表现却与产品力严重脱节——消费者普遍反映,Mate70 Pro系列长期处于“秒罄”状态,官方渠道预约等待周期长达两个月,而第三方渠道的加价幅度一度超过2000元。为什么麒麟9020如此缺货呢?这就要提到两个字——产能。

一、麒麟9020工艺落后,产能严重不足

麒麟9020出货量低迷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芯片制造环节的“卡脖子”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内地芯片在实际量产中仍存在三大硬伤:第一,晶圆良品率不高,远低于台积电N3E工艺的85%良率;第二,每片晶圆需要经历多达5次曝光流程,导致单日产能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40%;第三,光刻胶、蚀刻液等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随时面临断供风险。这些技术瓶颈不仅推高了麒麟9020单颗芯片的成本,更直接限制了产能爬坡速度。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华为内部的产能争夺战,由于美方制裁持续升级,华为不得不将有限的半导体资源向利润更高的B端业务倾斜。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昇腾910B AI芯片的订单量大幅度提升,单颗芯片毛利相当于20台Mate70手机的利润总和。在“保企业级市场还是保消费级市场”的战略抉择中,华为把部分产能分给昇腾AI芯片就非常有必要了。这种倾斜直接导致麒麟芯片月产量严重不足,即便将产能利用率提升至极限,也仅能满足Mate70 Pro系列最基本的市场需求。

二、国产芯片破局,不能只靠华为“单打独斗”

麒麟9020的困境,折射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的严重失衡。华为海思已具备5nm级别的芯片设计能力,其5G基带、NPU模块等技术甚至领先国际同行,但在制造端我国厂商却无法量产7nm工艺的芯片。这种“设计超前、制造滞后”的现状,导致国产芯片始终难以形成完整竞争力。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包括华为在内的其他友商协同合作,需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设备厂商必须攻克光刻机核心技术:虽然去年我国公布了首款193nm的DUV光刻机,但关键部件如物镜系统、激光光源仍依赖进口。若不能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国产化替代,即便设计出3nm芯片,也会因“无芯可造”而沦为纸上谈兵。

材料企业需突破“卡脖子”环节:当前国产光刻胶仅能满足90nm工艺需求,14nm及以上制程所需的高端KrF、ArF光刻胶90%依赖日企供应。南大光电、晶瑞股份等企业虽在加速研发,但距离大规模商用仍需时间。

手机厂商应共建国产芯片生态:小米、OPPO、vivo等品牌每年采购的高通、联发科芯片总量超3亿片,若能将其中10%的订单转向国产工艺芯片,就能为中芯国际等代工厂带来每年300万片晶圆的增量需求。这种规模效应不仅能摊薄研发成本,更能加速工艺迭代。如果其他企业继续抱着“造不如买”的心态,仅靠华为一家企业的孤军奋战,我国半导体产业可能永远被困在“设计强、制造弱”的怪圈中。

三、写在最后

麒麟9020的出货量垫底,表面上是一场由产能不足引发的市场败局,深层却是我国半导体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这场危机暴露出从设备、材料到制造的全链条短板,但也倒逼出前所未有的国产化决心——长江存储正在研发自主架构的3D NAND闪存,合肥长鑫的17nm DRAM芯片即将量产,华为更是计划投资50亿元在上海建设芯片研发中心。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还要经历一段“抢不到旗舰机”的无奈时期;但对于我国科技产业来说,这场“芯片突围战”的胜负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科技竞争的基本格局。当国产光刻机的轰鸣声最终盖过制裁的杂音,当更多企业加入半导体攻坚的阵营,麒麟芯片的产能困局,终将成为我国制造向高端跃迁的里程碑注脚。

0 阅读:748

春雨说数码

简介:分享最新数码讯息,品味质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