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二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之一,它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后来解放军部队统一数字番号,中原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
第二野战军的部队主要来源是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中原突围的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及起义的冯玉祥的西北军旧部:第38军(军长:孔从周),新八军(军长:高树勋)
注:新八军是宁都起义的第二十六路军的老部队(1945年11月起义),第38军是西北军杨虎城的老部队(1946年5月起义),
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
太行军区是由八路军129师385旅组建,司令员:王宏坤(385旅旅长),政委:谢富治
太岳军区是由八路军129师386旅组建,司令员:陈赓(386旅旅长),政委:王新亭
冀南军区由八路军129师教导团组建,司令员:倪志亮(第129师参谋长),政委:王光华
冀鲁豫军区是由八路军115师344旅组建,司令员:杨得志(115师344旅代旅长),政委:苏振华
注:冀鲁豫军区原本是黄克诚组建的,皖南事变后黄克诚率领115师343旅主力南下增援新四军,主力部队虽然被抽离,但是军区建制保留。
中原野战军主力部队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第7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之),
冀南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第10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
太行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段君毅),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
太岳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老的第8纵队(司令员:谢富治,政委:王鹤峰),新的第8纵队(司令员:王新亭,政委:聂真),
其他部队:新四军第5师改编为第12纵队(司令员:赵基梅,政委:文建武),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孔从周。政委:汪锋),高树勋的新八军被打散补充到各部队。
1947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组建了南征野战军与陈谢集团。
南征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六纵队,4个纵队13个旅共计11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
陈谢集团(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下辖:第四纵队、第九纵队、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共计10个旅8万人,挺进豫西地区,协防陕北,
1948年5月,南征野战军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随后重建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中原军区的二级军区包括:豫皖苏军区,豫西军区,陕南军区,桐柏军区,江汉军区,鄂豫军区,皖西军区。为了组建中原军区,第10纵队,第12纵队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取消建制,所属部队作为基干部队编入中原军区下属二级军区,
中原野战军此时主力部队只有7个纵队: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9纵队,第11纵队,第7纵队并入第一纵队,第8纵队划归华军区。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下辖三个兵团九个军、
第三野战军各军来历第10军由冀南军区第2纵队改编而成,军长:杜义德,政委:王维纲
第11军由太行军区第3纵队改编而成,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
第12军由太行军区第6纵队改编而成,军长:王近山,政委:王近山
第13军由太岳军区第4纵队的第10旅与第13旅改编而成,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
第14军由太岳军区第4纵队的第11旅与第8纵队(老)第22旅改编而成,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
第15军由太行军区第9纵队改编而成,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
第16军由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改编而成,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
第17军由太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改编而成,军长:王秉璋,政委:赵健民
第18军由太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旅改编而成,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
第三野战军各兵团来历第三兵团(司令员 陈锡联,政委:谢富治)下辖:第10军,第11军,第12军
第三兵团的主体是太行军区的部队,第11军与第12军是标准的太行军区的部队,第15军原本也是太行军区的部队,后来划入陈谢集团,所以将冀南军区的第10军补入第三兵团。
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政委:陈赓)下辖:第13军,第14军,第15军
第三兵团是由陈谢集团改编而成,主体是太岳军区的部队,第15军是太行军区的部队,因为早期被编入陈谢集团,所以留在了第四兵团建制。
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下辖:第16军,第17军,第18军
第五兵团是115师344旅的冀鲁豫军区部队组建的,照理说部队应该划给华北军区或者第四野战军,有一种说法是用太岳军区的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政委:聂真)跟华北军区交换的。
第二野战军主要将领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元帅,
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上将,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大将,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上将,
第10军军长:杜义德中将,第11军军长:曾绍山中将,第12军军长:王近山中将,
第13军军长:周希汉中将,第14军军长:李成芳中将,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中将,
第16军军长:尹先炳大校,第17军军长:王秉璋中将,第18军军长:张国华中将,
不懂历史还瞎咧咧 陈赓谢富治下辖:第四纵队、第九纵队、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共计10个旅8万人,如果连当地民兵算上就对了。打李铁军还要用牵牛战术,这么人多可以直接上啊!怎么还需要向华野借兵,要他们配合才能拿下。38军不满4000人 9纵不满10000人它也只是二级部队。难道4纵有6 7万人吗?解放后也没这么多吧!哈哈😄😀😀😀笑死倪大野
13.14.18等军的组成说的并不全面,如陕南旅,豫皖苏独立旅,淮海起义的国民党部队等。另外人员数量也有出入,南征野战军当时满员有12万多人,陈谢兵团绝对没有8万人,淮海时4.9两个纵队加一块也就5万
好
16军军长尹先炳大校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