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中美关税摩擦愈演愈烈,美股市场连续下挫。A股因假期休市暂避风头,今天复市后的表现自然成为市场焦点。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预测,有人担忧A股会重蹈美股覆辙,也有人认为国家队会出手稳定军心。
昨天刷到一篇私募基金经理的行情预判,他判断今天A股大概率收平,核心论点是国家队大概率会拉升金融股护盘。他提到银行、保险这类权重板块估值长期低迷,正是绝佳的护盘工具。
说实话,我对这种预测既不盲目认同,也不轻易否定。不认同的原因很简单:国家队的操作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没人能断言他们今天就一定会出手。即便真要护盘,也可能是故意让市场先跌一波,等恐慌情绪释放后再从容拉升——这种"先砸后拉"的套路,往往能事半功倍。
但我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毕竟国家队的具体考量,我们这些局外人永远无法确切知晓。今天的A股走势注定充满变数:既可能随外围市场大幅下挫,也可能震荡企稳,甚至出现意外的上涨。
如果非要寻找确定性,那或许要等到指数跌穿3000点。历史经验表明,这个位置往往是国家队出手的临界点。一旦触及这个心理关口,估值优势和政策底的双重支撑会让市场反转概率大增。到那时,分批加仓的策略几乎可以锁定中长期收益。
与其执着于猜测今天涨跌,不如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如果暴跌,是否按计划加仓?如果上涨,是否需要减仓锁定利润?如果震荡,是否调整持仓结构?这些问题的答案,远比单纯的行情预测更有价值。
那位私募基金经理对金融股的关注不无道理。央行近期释放的降息降准信号,确实为金融板块带来了实质性利好。低估值叠加政策预期,让红利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愈发凸显。从这个角度看,金融股的修复行情并非没有可能。

当前A股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选时的意义已经不大,关键在于选股。那些近两年涨幅惊人且估值高企的板块——黄金、石油、煤炭、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显然需要敬而远之。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被市场冷落已久的行业:畜牧养殖、消费服务、医药医疗、房地产开发……这些低迷板块中,或许正孕育着下一轮行情的领头羊。
我目前处于满仓状态,并且每个月都在不断加仓。我的第一大重仓板块是消费,其次是高股息板块。这两个板块有所重叠,因为有的消费股本身就是高股息,这样的股票被我高度重仓。再次是医药板块的指数基金。然后就是光伏板块。投入最少的是机器人和虚拟现实方面的股票。
有的粉丝朋友以为我完全不投资高科技,其实并不是这样。我手里的机器人和虚拟现实股票就属于高科技,只不过我自认对它们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它们身上投入的资金量相对较少而已。
刚刚,日本股市盘中大跌8%!这更引发了人们对今天A股行情的关注。对于我来说今天无论行情是大跌还是大涨,我都不会卖出股票。不仅不会卖出,我还会借机低位买入。从长期来看,存股票比存现金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