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对中国发出威胁,宣称除非中国在开放市场等方面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他不会降低对中国加征的高额关税。要知道,就在两天前的当地时间23日,他还表示考虑降低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呢。特朗普这立场变来变去,可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和美国打交道的国家难住了,这简直成了大家面临的棘手难题。
当天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飞往意大利罗马,途中还回答了记者提问。那他为啥频繁改变立场呢?在我看来,这就是他的一种谈判手段,故意让对手摸不着头脑,好为自己谋取利益。另外,他时不时放出中美正在谈判的消息,也是为了安抚美国国内。关税战对中美双方经济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国部分对美出口企业没了订单,美国那边的外贸、股市、汇市、债市也都问题一堆。为了控制这些负面影响,他就时不时放出些假消息。当他想稳定美国经济的时候,就说中美开启谈判了,态度也会缓和点;可他又想对中国持续施压,逼中国妥协,所以对待中国的时候又特别无礼。在这两种需求之间,他就像个钟摆一样,摇摆不定。
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站在应对美国的第一线,商务部负责具体谈判事务,态度相对温和点;外交部就比较强硬了。外交部每次反驳特朗普,不光是为了澄清事实,更是在表明我们的战略态度——在美国没回归理性心态、没调整关税政策之前,跟美国谈判没意义。特朗普想让中国无条件接受他的条件,这哪行?我们必须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和其他小国家可不一样,我们有实力。有些小国家面对美国压力没办法只能妥协,但中国有能力坚持自己的立场。在特朗普改变态度之前,我们坚守立场和原则,暂时不跟他谈判,这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对于特朗普的表态,我们得听其言、观其行,重点看他的实际行动。
中国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外部挑战。关税战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应对得还不错。中央政治局4月25日的会议已经针对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作了一系列部署。4月24 - 25日,商务部还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5年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就是为了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一起应对关税战。商务部也在帮出口企业拓展内销市场,金融机构也准备了资金,给陷入困境的出口企业提供援助。我走访浙江和广东的时候发现,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全力应对关税战。还有像京东、永辉超市这些企业,也通过实际行动帮出口企业渡过难关。那些出口企业也没闲着,有的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有的积极开拓新市场。在应对中美关税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团结一心,上下同欲,肯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再看看美国这边,经济冲击已经很明显了,4月份进口急剧下滑。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进口订单在一季度激增后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对比相关数据,全部预订标准箱数量环比大幅下跌49%,美国整体进口数量环比大幅下跌64%。要是特朗普政府不调整政策,很快就会面临商品短缺问题,进而对通胀造成压力。通胀一上升,利率可能也会跟着上升,这样美国政府借钱的成本就会增加,财政也会陷入困境。随着经济问题不断暴露,特朗普面临的政治压力也越来越大。
那特朗普能坚持多久呢?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判断他撑不过三个月,因为高关税会让美国老百姓生活成本大幅上涨,而且美国要在本国生产所有产品,成本高得吓人,产品在国内外销售都会遇到困难。要是特朗普继续强硬坚持,美国老百姓很可能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特朗普真会在三个月后就撑不下去吗?也不一定。从民意压力角度看,如果一些国家按照特朗普的要求妥协了,他就能宣称自己取得了初步胜利,内部压力或许会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