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代悬疑谍战剧《伪装者》红遍全国,其中明楼是汪伪政府要员,军统特工,代号“毒蛇”,同时也是中共地下组织一员,集多重身份并于一身,堪称传奇。
明楼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历史原型甚至比电视剧中的角色更加厉害,他就是拥有“五重间谍”身份的传奇特工,名叫袁殊。
袁殊,原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蕲春县。
袁殊母亲贾氏出身商贾世家,父亲袁晓岚秀才出身,后来竟然爱上女学生,并为此抛妻弃子,孤身前往上海。
因此,袁殊的童年生活甚为贫苦艰辛,这也造就了坚毅果敢的性格。
8岁那年,袁殊随母亲去上海投奔父亲袁晓岚。
上海读书的这几年中,袁殊接触了各种新思潮,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改名袁殊。
1927年,16岁的袁殊通过父亲的关系加入了国民党。
2年后袁殊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潘汉年手下从事情报工作。
1932年,袁殊的老乡,时任中统特务头子的吴醒亚,介绍袁殊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通讯社的记者。
袁殊业务能力强,性格开朗随和,善于交际,凭借留学日本的经验,袁殊结识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
这层渠道使得袁殊获取的敌方情报又快又准。日本人也想拉拢袁殊为他们服务。
在共产党员潘汉年的批准下,袁殊开始为日本人提供一些中方的“重要”情报,正式成为了双面间谍。
第一次做双面间谍,袁殊殚精竭虑,小心翼翼。
1935年,袁殊不小心身份暴露,被军统特务逮捕后,靠着跟“日本人”的关系,袁殊有惊无险,被很快释放。
经过这次事件,袁殊决定再次赴日留学,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直到1937年春,袁殊才回国,继续做双面间谍。
为了获取更多有用情报,袁殊于4月加入了青红帮,跟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
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党员潘汉年重新回到上海跟袁殊接头,袁殊继续为中国共产党工作。
此时的袁殊,已经是共产党、军统、日本和青红帮“四重间谍”了。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副局长戴笠想找一个熟悉日本问题,与日方颇有联系的负责人,经由杜月笙的推荐下,戴笠亲自登门拜访了袁殊。
经由潘汉年同意,袁殊答应为戴笠工作。
就这样,袁殊凑齐了共产党、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和青红帮的五方背景,成了“五面间谍”。
从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袁殊在潘汉年的导演下,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
袁殊不愧为间谍天花板,为了不留下证据,他不带公文包出门,甚至连纸笔都不带,全凭过目不忘的好脑子收集情报。
袁殊凭借着极高的智慧和勇敢,获取了日军众多战略情报,帮助我党多次在日军的攻击中突出重围。
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行动,救援出了众多被俘的我方人士,这包括袁殊亲自救出的鲁迅夫人许广平。
一言以蔽之,表面上袁殊背着“汉奸”的骂名,背地里却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惜,正如潘汉年说的那样:“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1955年国民党以“汉奸”罪名起诉潘汉年,袁殊受牵连,被捕入狱判刑12年。
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
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直到1982年,已是71岁高龄才获得平反。
当“五重间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抗战胜利后,袁殊依旧时刻精神紧张,往往夜间外面的一点声音都会惊醒。
他常常无缘无故地嚎啕大哭,高压下精神也极为紊乱,时常口出胡话,貌似疯癫。
1987年袁殊病逝于北京,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袁殊的前半生,以“五重间谍”的身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游走于各方势力,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忍辱负重,始终生活在黑暗里。
袁殊在黑暗中期待光明,但当光明到来之时,他不得不继续面对“汉奸”的罪名。
他的后半生却依旧饱经风霜,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理直气壮地生活在阳光下。
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道路上,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这样的大英雄活得太憋屈了,常人根本无法忍受!致敬伟大的民族英雄!
地下工作者不容易啊
英雄人物,老乡威武。
地下工作者太难了,比如潘汉年为党做出了巨大贡献,就因一点点差错,使他晚年受到不公正待遇!人死后才得到了平反!向隐蔽战线上所有英雄致敬!
1955年国民党还能起诉潘?啥么情况?
希望善待他的后代!向英雄致敬[点赞][点赞][点赞]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