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圈第一颗惊爆的大雷,不出意外地落在哪吒汽车身上。
前CEO张勇被曝“跑路”英国,早已清空名下20多家关联企业账户。继员工讨薪、供应商讨债之后,经销商们也开始集体维权。
这场风暴的背后,是三年亏损180多亿元、外债超百亿的资金黑洞,还有三大工厂无奈停摆的残酷现实,以及40多万车主可能被抛弃的售后无门。
2024年年底,哪吒汽车一纸公告宣布,原CEO张勇“退居顾问”。事后看来,这并非普通的职务变动,而是暗流涌动。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勇离职前已悄然办理英国签证,其名下关联的20多家公司及关联账户被曝“突击清空”,众多资金流向成谜。
面对跑路指控,张勇在朋友圈轻描淡写回应“仍在为公司融资奔波”,却始终未直接回应是否人已身在英伦的质疑。
此举被讽为“贾跃亭式话术”——以融资之名,行脱身之实。
这位清华 MBA 出身的职业经理人,早年在奇瑞和北汽都曾担任过高管。
2017年加盟哪吒之后成为CEO和联合创始人,全权负责日常经营。其任内主导的很多决策,被指失误连连。
例如耗费大量资金研发的哪吒GT,备受消费者质疑。对此,张勇发文称网友是“一帮沙雕”。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花费5亿元设计哪吒汽车车标,这引发了外界广泛质疑。毕竟,小米曾经请日本设计大师,重新设计LOGO,也只花了200万元。
2. 经销商集体维权事实上,从去年9月份开始,哪吒的情况就不太妙了。
大幅降薪、大量裁员、频频欠薪现象出现。哪吒被裁员工发现,自己迟迟收不到收到该有的赔偿。
有消息称,哪吒销售、终端等部门员工都走光了,上海总部员工人数,也从1700名左右降至300多人,且只能拿“半薪”。
这样的情况,其实之前爆雷的威马、高合、合创等车企都曾出现过,就是资金链断裂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早前,哪吒供应商们,纷纷派人前往哪吒上海总部讨债。
还不了钱的哪吒,拿出“债转股”方案,70%欠款将转化为哪吒股权,剩余30%欠款则将作为无息留债以现金方式分期清偿。
不过,此次债转股与E轮融资绑定。这意味着,如果哪吒无法获得新的融资,债转股也是一场空。
近日,哪吒经销商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前往哪吒汽车桐乡工厂门前集体讨债。对此,哪吒也是甩出一份可能是一场空的“债转股”的方案。
3. 造车十年一场空2014 年,原奇瑞汽车高管方运舟,在浙江桐乡创立了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便是哪吒汽车的前身。
经过十多轮融资,哪吒融资总额接近300亿元。
可是在融资进程中关键的2020年,哪吒先后两次冲击IPO,希望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上市,但都以失败告终,无法获得最为优质的融资渠道。
在造车这个堪称 “天坑”的赛道上,资金消耗速度惊人,哪吒几百亿资金投入其中转瞬即逝。
哪吒实控人变来变去,高管团队也是走马观花一样。
2017年,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入主哪吒。可是2018年华夏幸福爆出债务危机,王文学从哪吒退出,方运舟又成实控人。
同年,张勇加入哪吒,从方运舟手中接过日常经营权。
据悉,2022年至2023年,哪吒营销体系经历6次架构调整,内部管理混乱状况可见一斑。由于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混乱,致使多个关键项目无奈流产,浪费了许多钱。
2022年,哪吒还力压“蔚小理”,登顶新势力销冠。但2023产品冲高失败,销量不升反降,2024年更是降至6万多辆,进入2025年终于爆雷。
仅2021年到2023年三年时间,哪吒就合计巨亏180亿元,如今资金链断裂,外债超过百亿元。
造车十年,哪吒汽车爆雷一场空。高管们有钱可以跑路去英国等海外,但留下的一地鸡毛烂摊子怎么收拾?
为此付出代价的,是降薪裁员的员工,也是被欠款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更是40多万可怜的车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