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地铁口?分明是阎王爷的快递站!”4月17日,杭州创景路地铁站G口突然冲上热搜——一座开通两年多的地铁站,因市民拍摄的短视频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深灰色金属框架撑起狭长弧形穹顶,蓝色玻璃幕墙在夜色中泛着冷光,有网友犀利评论:“设计师怕不是从《盗墓笔记》片场找的灵感?”
更戏剧性的是,就在争议发酵当天,杭州市地铁集团火速回应:“这是象征宇宙虫洞的未来科技设计!”一场关于“公共空间美学话语权”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尽管官方未公布具体金额,但建筑行业人士根据异形钢结构+定制玻璃幕墙估算,该出入口造价约是普通地铁口的3倍,穹顶中央的波纹图案实为“引力波”可视化设计,夜间灯光会模拟星辰移动轨迹,正对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暗含“穿越时空连接未来”的隐喻。G口开通时媒体报道清一色称赞“未来感十足”,某风水博主暗指其“形煞冲运”,文章阅读量仅2000+,短视频平台带#杭州阴间建筑#话题拍摄者获百万流量,触发群体性联想。
“我们不需要看不懂的艺术!”59岁市民王阿姨指着地铁口激动地说:“每天接孙子路过这里都心慌,花这么多钱修个晦气东西!”参与该项目的某建筑师匿名发声:“当年评审会上全票通过的设计,现在却被曲解成封建迷信,这是对专业性的践踏!”曾参与微博投票(参与人数32万),有57%的人认为“确实像棺材,应改造”,有28%的人支持“保留特色设计”,有15%的人吐槽“像扫地机器人基站”。在当地的居民说“白天看挺酷的,晚上灯光太蓝确实瘆得慌。”95后程序员小李的反馈,道出设计昼夜体验割裂的关键症结。
这场“棺材门”事件,表面是设计美学的争论,实则是公共空间话语权的重新分配。当精英主义的虫洞想象撞上民间朴素的吉祥文化,或许真正的解决方案既不在坚持“专业权威”,也不在迎合“流量审美”,而是创造一条让市民真正走进设计的虫洞——不是穿越到设计师的宇宙,而是共建属于每个人的未来。
终极互动:
① 你认为该地铁口需要改造吗?
② 如果你家楼下要建地标建筑,希望用什么方式参与决策?
③ 点击生成你的“地铁口改造AI设计图”,带话题#我的理想城市入口#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