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变化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回想30年前,这儿还尽是荒凉之地,可眼下已经变得超级繁华。这一切的巨变,都要感谢邓小平和朱镕基推行的改革开放,还有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
1988年2月5号夜里,朱镕基在北京接到了新任务,他得从第二天起去当上海市的市长。那时候的上海,经济状况挺让人头疼,国家帮了不少忙,但还是没能扭转下滑的势头。朱镕基觉得肩上的担子特别重,他一晚上都没睡着,光琢磨着怎么给上海的经济解围了。
第二天早上,朱镕基急着坐飞机去了上海,一到那儿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改革。上海的财政局长跟朱镕基讲了讲现在的财政情况,说今年收入可能只有150亿左右。朱镕基一听就火了,他说:“要是我管不好钱,上海市市长这位子我就坐不稳。坐不稳,上海就没救了。现在的财政问题很严重,但我们得硬着头皮上!”
朱镕基下定决心要让行政工作跑起来更快,同时给上海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他召集了一帮上海的领导们开会,一块儿琢磨怎么解决钱袋子的问题。朱镕基点出了两个大问题:“财政收入下滑”和“城市建设留下的窟窿太大”,然后就开始动手解决。他和财政部门的头头们细细聊了很多,还认真听了外面人的想法和建议。
朱镕基察觉到,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被政府办事拖沓和官员对城市发展方向模糊不清给拖了后腿。为了扭转这局面,他动手搞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思想动员,还定下了高标准、严规矩。这么一来,上海的行政效率可真是有了质的飞跃。
为了促进上海金融业的进步,朱镕基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1990年,他组织了一场关于上海金融的国际交流大会,还开了个金融工作的碰头会,一起琢磨怎么解决上海的金融难题。朱镕基跟那些外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的大佬们好好聊了聊,最后拍板决定,要把外资银行引进来,还要在上海搞个证券交易所。
朱镕基觉得上海还差点啥,就是一张拿得出手的发展名片,然后他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浦东新区上。虽然那时候浦东的发展有点拖后腿,但朱镕基铁了心要把它搞起来,还好有邓小平的大力支持。结果,浦东真的成了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朱镕基在当领导那会儿,搞了不少给政府瘦身、放权的动作,还使劲儿推基础设施建设。他主张说,得“让公交车先走”,下了大力气去搞公共交通,想让系统更发达、更完善。这些办法让上海的政府办事儿更快了,也帮经济往前迈了一大步。
朱镕基在经济上干出了大事业,而且他还特别讲究清廉,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他拼尽全力,不怕困难,满心满眼都是国家和老百姓,这让很多人都打心底里佩服他。
朱镕基在上海打拼那会儿,真的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出了大力气。他的那些作为,让人打心底里佩服,是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