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说过“随机事件发生器”吗?一种用于产生完全随机输出的装置,通常以电子或量子物理学原理为基础。例如,它可以生成随机的二进制序列(0和1)。这类设备最初是为了实验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随机数生成而开发的。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随机事件发生器”,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比如抛硬币,正反两面朝上的概率都是50%,虽然每次抛出的结果都是随机的,但只要抛出的次数足够多(或者说达到某个值以上),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应该是对等的。“随机事件发生器”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动的抛硬币装置,持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抛!如果,某一时间段,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突然不是50%了,发生了明显的偏差,那就说明有某种“神秘”力量发挥了作用。

最早的“随机事件发生器”(Random Event Generator, REG)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程异常研究(PEAR)实验室开发,该实验室由罗伯特·贾恩(Robert G. Jahn)教授领导,REG利用量子噪声原理生成随机数,具体来说,它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等现象来产生二进制的随机序列(0和1)。由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RNG被认为能够产生完全随机(这是真正的物理随机性,不是计算机软件模拟产生的伪随机数)的数据。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随机事件发生器”在一些超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如由全球意识项目(Global Consciousness Project, GCP)开展的研究。这个项目研究了集体意识与物理现实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分析随机事件发生器的输出,观察它们在全球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期间是否出现异常的偏离,暗示集体情绪可能对物理世界产生影响(通俗点说就是意识可能会决定物质,这似乎有点挑战主张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了)。

既然全球意识项目属于超心理学范畴,那势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个超心理学!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超自然或超常现象的科学领域(某些国家或主流的观点也把它定义为伪科学),主要涉及人类心智和意识与物理世界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通常不符合传统科学理解的范畴。
超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现象包括心灵感应、预知、心灵遥感、灵魂出窍、濒死体验、幽灵现象等。它主要关注以下几类超常现象:
心灵感应(Telepathy):一种个体无需通过通常的感官途径,直接接收其他个体的思想或感受的能力。例如,一个人能够知道另一个人正在思考什么或感受到他们的情绪,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读心术”。

预知(Precognition):提前感知未来事件的能力。预知可以以梦境、直觉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许多人声称自己通过梦境预见了未来的事件,但这种现象的真实性和机制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心灵遥感(Psychokinesis):也叫心灵致动,是指通过心智的力量而非物理手段操纵物体的能力。例如,人们声称能够用心智弯曲勺子或移动物体。尽管心灵遥感是超心理学研究的经典现象之一,但目前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科学证据支持其存在。本文的主题,前面说到的全球意识项目,可以认为属于这个范畴。

幽灵现象与灵魂出窍(Apparitions and Out-of-Body Experiences):通俗点说,就是鬼魂或灵异现象,涉及所谓的死者灵魂或其他超自然实体的存在。灵魂出窍体验则是个体感知自己从身体中“分离”并观察外界的现象,这种体验常在濒死体验中被报告。

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s, NDEs):指那些曾经历过濒临死亡状态的人报告的超常体验,如感受到灵魂脱离身体、看到光明隧道、与死者亲友“会面”等。这类现象通常与临床死亡后的复苏有关,但科学解释仍然存在争议。

在上世纪中期,超心理学研究也曾获得过一些学术认可,甚至一些大学也设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超心理学实验的结果由于难以重复(可靠性不足)和解释(缺乏可用现有物理学和生物学理论验证的机制),被主流科学界逐渐排斥。
现在,咱们回到正题,说说这个全球意识项目,全球意识项目(Global Consciousness Project, GCP)可以被视为超心理学范畴内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研究人类集体意识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影响物理世界,特别是随机数生成器(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RNGs)的输出结果,探讨人类意识对随机物理系统的潜在影响。
该项目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罗杰·纳尔逊(Roger D. Nelson)博士于1998年启动。项目通过全球多个地点安装的随机数生成器,监测这些设备的输出,试图发现当全球性事件发生时,是否会产生与常规统计预期不符的模式。项目假设,当全球有大量人类集中注意力或情感时(例如在重大事件、灾难、庆典等时刻),这种集体意识可能会对随机数生成器的输出产生微弱但可测量的影响。
随机数生成器(RNGs)是一种能根据量子噪声等物理现象生成完全随机的数字序列的设备。在全球意识项目中,RNG通常生成0和1,期望比例应该接近50:50(产生约50%的0和50%的1)。在正常情况下,长时间运行时,RNG的输出应该符合统计学上的随机性。

项目假设,当全球范围内发生重大事件时,例如9/11恐怖袭击、海啸、奥运会或宗教节日等,全球的集体情感或意识聚焦于同一个事件,可能会对随机数生成器的结果产生潜在的影响。项目的目标就是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前后生成器的输出数据,检测这种现象寻找与预期随机性不符的模式。
项目背后的理论基础源自超心理学的思路,即人类的意识不仅是个体现象,它可能以某种方式形成集体意识,并且这种意识或情感在极端时刻能够对物质世界(如RNG)产生微弱但可测量的影响。
全球意识项目通过一个全球网络监控随机数生成器(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其输出数据(储存在中心数据库)。在重大全球事件(如奥运会开幕式、9/11恐怖袭击、全球大规模地震等、海啸、局部战争等)发生时,研究人员分析这些数据,查看在事件期间或之后,是否有与统计随机性不符的显著偏差。理论上,如果全球的集体意识确实在这些事件中集中并影响了RNG的输出,则输出结果应该显示偏离随机性的趋势,可以被认为是可能受到集体意识影响的证据。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研究:
全球意识项目最广为人知的案例之一是对2001年9月11日美国恐怖袭击事件的分析。该事件是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震惊和情感反应的事件之一,数百万人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实时观看了这场灾难的发生。结果是,研究人员在9/11事件发生期间记录的随机数生成器数据出现了显著的偏差。根据项目的报告,RNG在9/11袭击前几个小时开始出现非随机的模式,这一偏差在袭击发生时达到顶峰。这种现象被全球意识项目研究人员解读为全球数百万人共同感知并关注这一悲剧时,集体意识对随机数生成器输出产生了影响。

另一个被全球意识项目关注的事件是2000年跨年的全球庆典。当时,全球各地的庆祝活动和大规模的跨年倒计时吸引了数亿人参与和关注。在跨年倒计时和庆祝活动期间,RNG数据也显示出非随机的显著偏差。项目团队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大量人群在同一时刻参与情感共振活动,如倒计时和欢呼,进而影响了RNG的输出。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印尼海啸是近现代史上最为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全球近30万人遇难。这一事件不仅在受灾地区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也通过全球媒体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全球意识项目团队对这一时期的RNG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海啸发生后的数小时内,全球RNG的输出数据出现了显著偏差。这被认为是全球集体意识受到巨大冲击并集中在灾难上的表现。

尽管全球意识项目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和公众的兴趣,但它在科学界仍然备受争议。许多科学家质疑全球意识项目的结果是否有足够的统计显著性。一些人认为这些数据的偏差可能仅仅是随机噪声或统计波动,而不是全球意识的影响;全球意识项目没有提供一种明确的物理机制来解释人类集体意识如何影响RNG设备的物理运作。这种缺乏理论基础的现象难以在科学框架下得到解释和验证;虽然项目在某些重大事件中报告了显著的偏差,但这些结果并非在每次事件中都能被重复验证。这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结果可能仅仅是巧合或数据挖掘。
全球意识项目是超心理学领域一个极具开创性和争议的研究。它尝试通过科学手段探讨集体意识是否能够以某种方式影响物理世界,特别是随机数生成器的输出。然而,尽管有一些令人瞩目的结果,如9/11恐怖袭击和印尼海啸期间的RNG数据偏差,项目仍然面临重大的科学挑战。无论如何,全球意识项目代表了人类对集体意识和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深刻好奇和探索,尽管其结论尚未得到科学界的广泛接受,但它为研究意识和物理世界边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应该对其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全球意识项目官网地址:https://noosphere.princeto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