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先登、陷阵、斩将和夺旗被称为四大军功,先登指的是第一个冲上敌方城墙或突破敌阵,常伴随极高伤亡风险;陷阵指的是突入敌阵核心,破坏敌方防御体系,需精锐部队配合;斩将指的是击杀敌军主将或重要将领,直接瓦解敌方指挥系统;夺旗指的是夺取敌军帅旗,象征摧毁敌方指挥中枢与士气。那么历史上有一人集齐这四大军功的武将吗?根据记载并没有一人集齐这四大军功的,但是有一人集齐三大军功的。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项羽论个人的勇猛,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武将能够超得过项羽。纵观项羽一生参加的战役战斗,按理说应该是能集齐四大军功的,但是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他有先等之功,但是其他三大功劳项羽都有。
先说陷阵之功,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秦将章邯、王离率四十万大军围困赵地巨鹿,诸侯联军畏惧秦军威势而作壁上观。项羽率五万楚军渡漳水后破釜沉舟,自断退路以激励士卒死战。楚军以雷霆之势发动九次冲锋,分割包围王离部,最终击溃秦军主力,俘获主将王离,章邯被迫退守。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刘邦趁项羽征讨齐地之机,集结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攻占楚都彭城。项羽亲率三万精锐骑兵昼夜疾驰,避开联军防线迂回至彭城西侧。拂晓时分发动突袭,楚军铁骑如利刃般刺入联军大营,汉军阵型瞬间瓦解,自相践踏溃散。此役项羽以闪电战术歼灭十余万敌军,刘邦仅率数十骑仓皇逃窜,虽未彻底终结楚汉之争,但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重振楚军声威。

项羽影视形象
再说斩将之功,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率楚军与秦将王离、苏角对峙于巨鹿。楚军以机动战术穿插分割秦军阵型,先阵斩苏角动摇敌阵,随后围困王离部迫使投降。王离被俘后自尽,秦军丧失指挥中枢全面溃败。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项羽被韩信十面埋伏困于垓下,亲率八百精锐突破重围。在乌江渡口遭遇汉军追兵时,项羽单骑冲阵,先后斩杀都尉陈泰等十余名汉将,所向披靡。最终因寡不敌众自刎乌江。
最后是夺旗之功,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骑突袭刘邦五十六万联军。楚军趁黎明薄雾直插汉军大营核心,项羽亲率死士冲破卫队防线,剑挑刘邦帅旗。中枢瘫痪的汉军陷入混乱自溃,联军相互踩踏溺毙者逾十万。公元前202年垓下突围后,项羽率二十八骑遭遇五千汉军追击。楚军分四队轮番冲杀,项羽持戟突入敌阵,连斩都尉三人,亲手夺汉军赤旗插于阵前。汉将杨喜等被其神勇震慑,竟率众后撤二里。
2、乐进乐进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主要将领,一人也曾集齐三大军功。先说先登之功,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乐进率死士强攻袁绍营垒。在箭雨覆盖下架设云梯,身先士卒攀越壁垒,血战两个时辰突破防线。此战开创曹军"先登"战术体系,通过精锐突击瓦解守军士气,为后续主力总攻创造突破口,奠定北进冀州的关键基础。
陷阵之功:建安五年(200年)官渡前线,乐进率五百死士夜袭袁绍前营,冒矢石摧毁鹿角工事,突破三道防线直抵中军帐。建安七年(202年)黎阳之战,身披重甲持长戟破袁谭弓弩阵,连破七重拒马桩。建安十年(205年)攻南皮城,亲率陷阵营攀云梯登城,斩守将袁谭于城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青泥隘口之战,带伤突入关羽军阵,连穿三队解围曹仁。其陷阵战术以精锐小队快速撕裂防线,配合后续部队扩大缺口,史载"以胆烈从太祖,每为军锋"(《三国志》),开创曹魏重装突骑战术体系。

乐进影视形象
斩将之功: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乐进率部突袭袁军乌巢粮仓,亲手斩杀守将淳于琼,焚毁粮草十万石。建安七年(202年)黎阳之战,单骑冲阵斩杀袁谭部将严敬,破袁军先锋。建安十年(205年)南皮城攻坚战中,攀云梯斩袁谭于城楼,终结袁氏割据。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会战,突袭孙权军阵,斩东吴牙门将宋谦。
3、张辽张辽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主要将领,他也是三大军功傍身。
先登之功:建安九年(204年)邺城攻坚战中,张辽率敢死队架设飞梯,顶着箭雨率先登城,身中三矢仍夺占东门。建安十二年(207年)白狼山之战,亲率虎豹骑攀险坡突袭乌桓大营,斩蹋顿单于首级。其先登战术以精准选择突破口著称,常为后续大军开辟通道,奠定"五子良将"之首地位。

张辽影视形象
陷阵之功: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八百死士黎明突袭孙权十万大军。持戟冲入吴军核心,连续突破韩当、凌统六道防线,直逼孙权麾盖。此役冲垮吴军指挥体系,迫敌撤退时又于逍遥津设伏,以步骑协同战术完成经典围歼,创下冷兵器时代最悬殊兵力逆袭战例。
斩将之功:建安十二年(207年)白狼山之战,单骑突入乌桓军阵,手刃单于蹋顿;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洞口之战,率水军截击吕范船队,斩吴将陈邵;黄初五年(224年)广陵江防战,射杀东吴先锋徐楷。其斩将多发生于战役关键节点,尤擅利用混乱突袭敌军指挥官,被孙权叹为"张辽虽病,不可当也"。
4、赵云蜀汉五虎将之一的赵云也有多个军功在身。
先登之功:建安十三年(208年)长坂坡突围战中,赵云单骑突入曹军阵线,于乱军中寻得甘夫人与刘禅。持青釭剑连破三道封锁,突破张郃、晏明重兵防线,护送少主回归本阵。此役开创轻骑突进式"先登"战术,为刘备集团保存核心血脉,奠定其"虎威将军"威名。

赵云
陷阵之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水之战,曹军运粮队遭黄忠截击被困。赵云率数十骑直冲张郃、徐晃主力军阵,三进三出撕开缺口。以空营计诱敌时反向突击,冲散曹军建制部队,救出黄忠部众,创下"偃旗息鼓"经典战例,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斩将之功:建安十三年(208年)长坂坡斩杀曹军牙门将夏侯恩,夺青釭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水之战阵斩慕容烈、焦炳等曹魏将领;章武二年(222年)夷陵断后时手刃东吴追兵朱然部将崔禹。其斩将多发生于救主断后关键时刻,擅以精准击杀瓦解追兵攻势。
5、秦琼唐朝名将秦琼也是多位军功在身的一位武将,而且他还是一位正史比影视还猛的武将。
先登之功:隋大业十年(614年),秦琼随张须陀征讨卢明月叛军。在敌军数倍于己的劣势下,秦琼率百人敢死队夜袭敌营,率先攀越栅栏突入核心营地,焚毁粮草并斩杀守军。此役以奇袭破敌十余万,开创其"先登猛将"之名,被隋炀帝赐予建节尉勋衔。

秦琼影视形象
陷阵之功:武德三年(620年)柏壁之战中,秦琼率玄甲军冲击宋金刚军阵。在李世民主力佯攻牵制时,其率精骑迂回侧翼,连破三道防线直插中军,致使敌军崩溃。此战俘斩数万人,收复河东要地,李渊特赐黄金瓶,誉其"陷阵摧锋,古之名将不过也"。
斩将之功:武德四年(621年)虎牢关之战,秦琼单骑冲入窦建德军阵,斩杀骁将殷秋、石瓒。武德五年(622年)洺水之战中,持马槊刺穿刘黑闼部将高雅贤,迫其坠马而亡。《旧唐书》载"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足见其斩将之能。
6、岳云岳云是一位少年小将,他是岳飞长子,12岁就随父参军,军事生涯中也是立下很多功劳。
先登之功: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六郡时,16岁的岳云随军攻打随州。面对城墙高垒,他身披重甲持双铁锥枪,率先攀云梯登城,斩杀守军数十人,破开城门缺口,助宋军半日克城。此战首显其勇猛,被岳飞破格擢升为背嵬军将领,成为南宋最年轻的"先登骁将"。

岳云影视形象
陷阵之功: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之战,金兀术率"铁浮屠"重骑压阵。岳云率八百背嵬骑兵正面冲锋,以钩镰枪破甲战术突入敌阵,反复冲杀数十回合,击溃金军核心重甲部队。《宋史》载"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此役打破金军不可战胜神话,奠定南宋防御战转折点。
斩将之功:绍兴十年颍昌之战中,岳云率军突袭金军大营,单骑冲阵斩杀金军万户撒八孛堇、千户阿李朵等七名将领。混战中更击溃金兀术帅旗卫队,迫使金军撤围遁逃。此战斩首五千级,俘获战马三千匹,岳飞奏报称"云功第一",宋高宗特赐忠州防御使,时年二十二岁。
7、常遇春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的头号猛将,有“常十万”之称,毕生百余战未尝败绩。其战术以骑兵突袭为核心,擅长利用地形分割敌军,尤精于"斩首"破阵。
先登之功:至正十五年(1355年)采石矶之战,常遇春驾小舟单骑冲元军水寨。在箭雨密布中持长矛跃上矶头,连杀十余名守军,突破江防缺口。朱元璋大军乘势渡江,夺取太平路要冲。此役开创其"常十万"威名,被朱元璋赞为"当百万众,摧锋陷阵,功先诸将"(《明史》),奠定渡江战役首功。

常遇春
陷阵之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决战,陈友谅以巨舰连环阵困朱元璋水师。常遇春率轻舟敢死队突入敌阵,火烧汉军旗舰,连破三层防御圈救出朱元璋。此战扭转战局,歼灭陈军主力,其陷阵战术以火攻与接舷战结合,开创明代水陆协同作战典范。
斩将之功:洪武元年(1368年)北伐洛阳,单骑冲阵斩杀元将扩廓帖木儿;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平江围城战中,箭射张士诚部将李伯升;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湖州战役,持槊刺死元军万户也先帖木儿。《明史》载"遇春剽疾敢深入,每战必先登,克城无完卵",其斩将多伴隨破城关键节点。
小结:
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先登、陷阵、斩将、夺旗"被奉为四大顶级军功,分别对应首破敌阵、摧垮防御、瓦解指挥、摧毁士气四大战略价值。史载虽无武将能集齐全部四项殊荣,但有多位名将达成三项军功的巅峰成就:
楚霸王项羽以巨鹿之战陷阵破秦、彭城夺旗溃汉、乌江斩将突围,展现霸王之勇;曹魏乐进凭官渡先登、黎阳陷阵、乌巢斩将,创下重装突骑战术典范;张辽携邺城先登、合肥陷阵、白狼山斩单于,成就冷兵器逆袭神话;赵云借长坂先登、汉水陷阵、夷陵斩将,谱写忠勇护主传奇;唐将秦琼夜袭先登、柏壁陷阵、虎牢斩将,获誉"陷阵摧锋古之最";少年岳云十六岁随州先登、郾城陷阵、颍昌斩将,刷新南宋将星纪录;明初常遇春采石矶先登、鄱阳陷阵、北伐斩将,保持百战全胜传奇。这些将领以超凡胆略创造经典战例,其战术创新与武勇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发展脉络,至今仍为兵家研究的重要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