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竞争特别激烈,就像一场残酷的比赛,好多人都想考好学校。高考状元和名校学生被大家当成特别厉害的人,大家觉得只要进了名校,好像就能成功,未来一片光明。可是有个叫张非的人,他的人生让人特别意外,又很可惜。他是个特别有天赋,但被命运捉弄的天才。

1983年,张非出生在四川广安县的普通家庭。他父亲是教育领域的资深教师,教了很多年书,在当地有点名气,培养出好多优秀学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父亲对张非的学习期望特别高,希望他能在学术方面有很大成就。

但是张非从小就不顺利。他从小就口吃,这让本来性格内向的他更不爱说话,在人群里总是小心翼翼的,好像给自己包了一层保护壳。在学校的时候,调皮的同学觉得他好欺负,经常欺负他。被欺负的日子让他心里特别难受,可又没人能说。实在憋得慌,他就搞点小恶作剧发泄一下,在这小小的反抗里找点心理安慰。

中考前,张非和父亲因为一件小事大吵一架。他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心里全是叛逆的想法。为了让父亲送他去重点高中的计划失败,他在中考故意乱写答案。成绩出来后,父亲看到很差的分数,心里又失望又难过。但事情已经这样了,没办法,父亲只能把他送进中专,希望他学一门有用的手艺,以后能在社会上生活。

到了中专,学习环境很宽松,对没有自控力的张非来说,就像一个能随便玩的地方。在同学影响下,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完全不管学习了。他经常逃课,每天泡在网吧里,一直玩游戏。

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要是没人正确引导、没有自控力,有40%的可能会沉迷虚拟世界,张非就是典型例子。老师多次好好劝他,他都不听,还是照样玩。最后老师没办法,只能联系他父亲来办退学手续。父亲在乱糟糟的网吧找到张非,看到以前有活力的儿子现在头发乱、满脸疲惫,很震惊。父亲一下子就生气了,上去打了张非一巴掌。这一巴掌把张非打醒了,他看着父亲特别失望的眼神,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马上决定复读,重新努力学习。

2002年,复读一年的张非参加高考。他知识学得扎实,考试发挥得好,考了619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这本来是全家都高兴的事,可张非一心想上清华和北大。他又选择复读,去岳池一中继续为梦想努力。
第二年高考,他只考了609分

,正失望觉得和清华北大没希望了,没想到那年清华和北大降低了他所在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他幸运地被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

进了北大,身边同学都很优秀,张非压力特别大。他慢慢迷失了自己,又开始靠玩游戏逃避压力。他经常逃课玩游戏,期末考试有7门课不及格,最后被北大退学。

不过张非不服输。南充一所私立高中知道他的情况后,接收了他。张非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在这所学校拼命复读。每天天没亮就起床背知识,晚上还在台灯下做题,那努力的样子谁看了都感动。

2005年,他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他考得特别好,成了南充市理科状元,拿到私立学校的高额奖金,顺利进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张非对自己学的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没兴趣,觉得课程特别没意思。于是他又开始经常去网吧,逃避学习压力,结果又被清华退学。

2007年,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张非化名张空谷到南充十中复读。那时候他被很多不好的传言围着,有人怀疑他借高考赚钱。但他不受影响,专心学习。

他给自己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学习。

最后他考了677分,是南充市理科第二名,第四次被清华大学录取。为了不让他再沉迷网络,母亲在清华附近租房陪读,他才艰难完成大学学业。

大学毕业,张非想考研提升自己。他报考清华和中山大学的研究生,都没考上。进入社会后,因为不擅长和人交往,他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他也试过创业,想做出自己的事业,但都失败了。最后他回到家乡,准备一年后考上岳池县的事业编,以前很厉害的天才,现在变得很普通。

张非很有天赋,四次高考,一次被复旦录取,三次被清华北大录取,这样的成绩很多学生都羡慕。但他因为沉迷网络、没有自制力和情商,一次次把自己的好前程毁掉了。

心理学研究说明,情商在人成功方面很重要,包括认识自己、管理情绪、鼓励自己、理解别人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张非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不会管理情绪,也不会鼓励自己和规划目标,所以在学业和事业上一直失败。

张非的故事就像一个很响的警钟,一直提醒我们:在重视智力培养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情商和自制力的培养。只有智商、情商和自制力一起发展,我们在人生路上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别像张非一样,空有才华,最后却变得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