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被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
四面楚歌声中,项羽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并慷慨悲歌。
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四句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之后的《汉书》等典籍中所载,也是这四句,并流传至今。
不过,据日本学者们研究,在日本流传的《史记》古钞本中,却有一些版本所载的《垓下歌》,不是四句而是五句。
比如,1347年由藤原英房抄写的《史记英房抄》中,记载的《垓下歌》是这样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威势废。
威势废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其中多了“威势废”一语,由此全诗增加了一句!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日本曾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大量中国古代典籍传播到日本。
据9世纪初日本人藤原佐世所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时日本所存中国经史子集各部文献典籍,就达约1658种。
而据日本现代学者的考察,目前残存于日本各文库的《史记》古钞本,不下21种。他们认为,这些古钞本可能还保留着今本《史记》定型前的原文风貌。
就像《垓下歌》,有可能原本是五句而非四句。日本学者给出的主要理由是:
历史上日本人传译中国典籍,一般都是根据唐人的本子,不会随便纂改;况且,像“威势废”这样的措辞,也不是日本人能轻易伪作出来的。
当然,这只是怀疑,而非结论。毕竟,在中国流传的版本和日本其他古钞本中,《垓下歌》都是四句。但日本学者认为,这个五句版本尚不能轻易否定。
对此,也有中国学者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首先,从常理来讲,把五句改四句相对容易,而把四句改五句则比较困难。目前流传的版本,有没有可能是从五句简化而来?
其次,在《史记正义》等典籍里,还载有一首虞姬应和项羽《垓下歌》的诗,也非常有名:“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其中的“意气尽”正好与“威势废”相应。
再次,与项羽《垓下歌》差不多同时,刘邦的《大风歌》是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为奇数句韵文。同为楚歌的《垓下歌》,原本会不会也是奇数句呢?
当然,这些只是推测,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垓下歌》是五句。也有可能那就是日本人杜撰的。
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等挖出更古老的本子就知道了吧,在明清时期被改掉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我看是真的
虾扯淡,威它没的,根本就读不通了好吗?倭寇野蛮粗鄙,不懂诗词,胡抄乱改,居然还有人相信。
唐在扶桑,明在韩。
日本韩国说正统文化在他们那
流传到外国的典籍一般都不会有改动,应该是真的
倭国有唐宋,棒子有大明,中国有满清。
司马迁都没写,唐朝的你也信?还是仿本
这个废字实在拗口
力拔山兮气盖世…文西,是你吗?文西!
国内的是改了又改,特别是满清四库全书,把古籍改的面目全非,还直接毁去大量古书!
满鞑子修书几乎断了中华文明精神之根,跟日本人意图亡国灭史没有区别
东汉曹操,诗曰,神龟虽寿,是四字诗,秦未,项羽作七字诗,诗歌发展规律好奇怪。
是真的。日本人保存古籍很靠谱的,很多教授会去日本查阅文献
中国诗都是四句的多,五句的几乎没有[得瑟]
日本版本应该是真的,中国很多古诗词到明清被大量修改,日本才是原版。
这个因果比较顺。
原来的词句,有很多是用语气助词来做断句的,以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这个应该是假的,对歌作四句,每句五字,和歌也要是四句,每句五字,格律必须一致。
中传给日韩的日韩一直保存,日本木土没被灭过殖过文化没断过。而中被蒙灭后文化是断代的找不着北的,现在整个社会就是各干各的。媚外的一片。
我相信真的,这一句加上去更有感觉
还是刘邦的大风歌有气势
项羽时代还没有马蹬,乱画!
应该是五句
有些人可能对汉王朝的强大时期有误解,要知道当时的大名不会说中国话,用中国字写诗,会被嘲笑土包子[得瑟]
不管是谁改的都一文不值!减损了四句原有的真意境和悲怆感。项羽从来不会悲时怨势,只有天下最好的骏马和最美的女人才能让他难以割舍!非英雄不解此意,何况倭贼。
似乎有道理,气盖世指人,二句直接到马,似乎有点唐突
这次我支持日本,因为加了这一句真的通了很多,同时说了项羽的傲气。
本事就是一首伤心的歌,多一句更显得拖沓反复彷徨犹豫
孤证不立,除非其他什么地方能找出印证。否则不能确认。
日本人还没那个文采伪造
有可能修书修过了
西汉腌人写的东西都是道听途说误人子弟
我真是没懂,日本和中国交流应该是从遣隋使,谴唐使开始的,那是在司马公写史记后好多年,怎么还会有史记前得版本出现。
说的有理
李白的静夜思日本版本和中国的也不太一样
霸王举鼎岂是尔等能瞎画的,写几行没功底的字也罢了,还把楚霸王写成西漢时宿迁人,扯淡吧,霸王死了刘邦才敢称帝,项羽既不是汉朝人也不是汉朝宿迁人,宿迁是今称
无论今人古人,大多数日本人连中文都不会,他们本来也不是中国人,能传承什么。[汗]比如“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这句话也是抄抱朴子时抄错了,这里多半也是类似的情况。
还有真历史?
很简单,唐代也有那种自以为怀才不遇,实际上无才可遇的文人,觉得自己写得比项羽好,自说自话加了一句,遇上半吊子的遣唐使,抄回去以后奉若圭臬。就跟现在社会里那些文人,成语诗词总要改两个字说,显得自己与众不同。也像作者,抓个梗就敷衍一篇,实际上有啥用?研究出来是能粮食增产还是能产业升级?唯一用处就是让些个酸腐文人自我感觉良好一下。
封建时代,每次修编,诗歌词方面总会被人为的修改一点点。。。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还有天生我才必有用,都被修改了……
从诗表达意思的整体上看,日本流传下来的更完整。我国流下来的可能被删改了(可能在几次修书时进行了修改)。
史记,难道没有司马迁的私货?把跟自己同时代的黑社会归类到“任侠”中,恐怕不只是收了几万钱那么少吧?
问题在于唐后才兴的七言绝句。有改动真的可能
为了维护霸王尊,四句更好
诗词,原先都是唱出来的,唱一下看看哪个更好点,选哪个[笑着哭][笑着哭]
人家本来也没想写诗,就是说几句话,可能就是后来改成四句好记而已,还有改读音的,很正常,都是专家改的
垓下歌就是那四句,流传几千年的经典,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变一个字,意境完全消失!日本那首居然多出一句话,这不全是废话吗!
项羽的老师是谁?看他师父学的什么知识,起码楚辞如何断句和规律得有吧?!
觉得五句的是真的
不知道,反正学的课文都经常改[笑着哭]
1347年是啥时候?元朝末期了好吗?这会子朱元璋都已经开始捧碗破局了。唐宋版史记以及史记正义这些注疏,传世下来善本的也不少,合着它们的可信度还不如几百年后一个日本人的抄本?
这个真的不一定,毕竟当时日本还是唐朝的忠实粉丝,而且史记确实不止一个版本,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写就写了两本。
刘邦是徐州人,项羽是宿迁人都是苏北地区。用苏北方言读一下,多出来的那一句不押韵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阿七!――文西![得瑟][得瑟][得瑟]
一叶之威何止树叶震?一章之根本提之不存,故尘堤垓之围,一举千斤乎?根木枝举乾坤不见!𡢢美人面前目不余,敢问天下之美何用收!风萧萧,易水寒,痛彻心骨天心阁里泪酸流,黄哭河清问几时寸光阴!
只想知道真正的七步诗
特么韩棒子看到了又会说是它们的!
汉代流传下来的你说是假的,日本从唐朝流传下来的你说是真的!有什么依据吗?别光臆断啊!靠臆断的话,玛雅文明都是中国的!
垓下歌本来就是司马迁杜撰的,即使本来面目是鬼子记录的5句,也没有目前流传的四句凝练,中国人的文学去参考东西洋鬼子的东西就是个笑话,他们懂个屁,那些所谓的汉学家们闹出的笑话太多了。
这么多中国人记录一首诗,最后全部记得不全,可能吗?了解了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再来看这个。
马儿死了怎么办。老婆老婆怎么办![哭哭]
历史是人民写的。
谁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夹带私货!
我如果是楚霸王,我也会多写几句,毕竟稿费是根据字数而定的。
现传世史记最早为宋刻本,更早的六朝抄本和唐抄本还真都在日本。文化传承时有反哺,此时强项不过让人齿冷而己。
诗有几句都弄不清楚呢?倒是历史事件整的明明白白。忽悠忽悠忽悠。
在日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国内传承得要好
鬼子那种一双草鞋也能藏几百年当家宝的尿性,确实保存下了许多我国古代的孤本,这个事交给砖家们好了,我辈还是继续研究怎么占领地球吧。
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 项羽起事的时候才二十出头而已[吃瓜]…我却快三十岁的人了还一事无成!
其实传说项羽念完这个虞姬自杀了,项羽带800子弟冲杀突围,怎么传下来的?当事人都死了
确实,以前读到时不利兮骓不逝,总感觉中间好笑少了什么。
都远上寒山石径鞋,乡音无改鬓毛摔了,还有能力考证是4句还是5句?
我们再怎么折腾,也是我们自己。 有些模仿者只是邯郸学步罢了。
这年头,一味抄作业的说被抄的不是原创,笑死个人了[呲牙笑]
其实就是项羽知道要败了,怕被戴千万绿帽,随手就是一刀,砍了。不要鸡汤式解读
英雄末路!哀戴!
多这一句完全没什么用,而且破坏了诵读的气势。文章纯属瞎几把扯淡
刘邦是韩国人啦!
应该是五句。用福州方言“世”与“废” 韵味十足。
更有感觉了
日本弹丸之地,却世界前列,羞愧不
因为日本很少有像明朝清朝这样的文字狱。
啥都行,无可考究
简单就好,我们一定要踏平新德里打通印度洋横扫北美一统天下解放日本
许多古诗词,中间都被历代修改过;何况还有满族大删大改。
专业问题咨询专业人士,虽然说现在的专家不值钱,但总比我们自己瞎琢磨好吧
都言生命诚可贵,岂知爱情价更高?满园春色关不住,只识弯弓射大雕!
虞姬的剑会分叉[捂嘴巴]
话说,这句诗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项羽说了以后虞姬就死了,项羽就逃跑然后死了,那么是怎么串出来的?
虞姬应和的那首也是四句。谁特么的用四句应和五句的[得瑟]再说你读读那五句,不觉得啰嗦吗
大家不要信司马阉贼的![墨镜]
别的不说,就拿《兰陵王入阵曲》来说,在中国已经失传了,却在日本流传下来。如果想知道唐朝什么样,那么日本传承的肯定比中国多。
我是来看评论区的
日本继承了纯正的中国唐朝风俗和文化,这个版本应该是可信的!
倭寇把中国古书还来,,,你们看不懂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吃瓜]不知道棒子、鸡和公知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话,中华文化从来根植于中国的大地上,想标榜自己是正统,还请先承认自古属于中国[吃瓜]
日本保存的典籍可信度极高!
东京真的😄热[烤串]
威势废,这种口语在江南吴语中有,我以前经常会讲到威势,威势废是正常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