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调解俄乌冲突未果,美军高层转而提出“中国援俄”言论转移焦点。美方此次借口何在?此举暴露其在哪些领域缺乏自信?
美媒报道,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近日声称,过去3年中,中俄进行了技术交换,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援助,换取了俄军先进的核潜艇技术。
美方持续3年采用同一套说辞。
美方此套说辞实为陈词滥调,今再度抛出此等易破谎言,其背后意图何在?
首先,目的是为美国挽回颜面。特朗普总统上任前曾宣称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但经多轮谈判,俄乌战场至今仍炮声隆隆。
特朗普意识到,他既无法掌控普京,也对泽连斯基束手无策。俄乌冲突边谈边打,令美国颜面尽失。
因此,传播“中国威胁论”使美国能迅速转移公众视线,并影响他国对中俄的立场与政策,从而间接强化其在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
其次,美国坚持此说法旨在分裂两国,不断散布中俄技术合作虚假信息,意图制造裂痕,以此削弱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
最终,美国常于内部挑战时,倾向于将外国(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描绘成威胁,以转移民众对内问题的视线,并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
中国技术迅猛发展,美国难以掩饰其担忧情绪。技术进步显著,令美国倍感压力,担忧自身科技领先地位受到挑战。
但上述仅为表象,美国此举的真实意图在于掩盖其对中国技术迅速进步的担忧。
其中,美国尤为担忧中俄在核潜艇技术上的深入合作,两国若融合中国强大的造船力与俄罗斯尖端技术,或将严重威胁美国在水下领域的传统霸主地位。
俄罗斯在潜艇核反应堆及大直径耐压壳制造技术上领先,结合中国的生产能力,有望大幅增强中国海军实力。
中俄军事技术进步或致美国全球军事优势渐弱,进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削弱其全球影响力。
更进一步,美国在亚太构建多个“小圈子”以遏制中国崛起。中俄深化合作将使美方的这些努力徒劳,其亚太战略布局将遭受重创。
美方的担忧实属不必要,其焦虑情绪并无合理依据,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美方的顾虑是多余的。
无论美方有何考量,中方将以实力证明:无俄罗斯技术分享,中国亦能自力突破,美方担忧实属多余。
近年来,中国军事技术迅猛发展,国防投入持续增长,为技术研发奠定坚实基础,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吸引众多顶尖人才投身国防科研。
此外,中国具备全面的科研体系,涵盖基础研究至应用开发各环节,能高效推动复杂技术研发。这种系统化的方式保证了技术实现突破的可能性。
中国工业基础雄厚,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在精密机械加工和材料科学领域竞争力强,有力支撑了核潜艇技术所需的高精度零件制造与高性能材料研发。
最终,中国秉承创新驱动战略,凭自主创新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这些进展或可助力核潜艇技术,促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俄军在潜艇核反应堆及大直径耐压壳技术上具明显优势,但中国技术发展不依赖外部,依托强大工业基础和自研经验,我们对核潜技术进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