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国西部边疆的重要区域。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和田地区及其下辖的县区有着丰富的古称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古称及其历史信息。

一、和田地区的古称与历史
和田地区古称“于阗”,这一名称在史籍中有多种记载,如《唐书·西域传》称其为“于阗”或“瞿萨旦那”,亦曰“涣那”、“屈丹”,北狄曰“于遁”,诸胡曰“豁旦”。《大唐西域记》则称作“瞿萨旦那国”,唐言“地乳”,取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这些不同的称谓反映了古代不同民族对于同一地区的不同称呼。
于阗国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2年。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起,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于阗正式归属中国版图,成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封王设官,进行有效管理。例如,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封于阗王为“晋守侍中”;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和田设毗沙都督府,置十州;后晋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国王等。
于阗国在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自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和田后,和田曾有过辉煌的佛教文化。此外,汉代还在精绝设立禾府,管理屯垦事务。公元57年后,于阗国势转盛,邻近诸国皆服从。魏晋时期,于阗国与祖国内地保持着密切关系,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这时的于阗就相当于现在和田地区的范围。
清初,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1977年,建立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如今,和田地区辖1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是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
二、和田市及其古称
和田市是和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历史与和田地区紧密相连。和田市在古代并无独立的行政建置,而是作为于阗国的一部分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田地区的行政建置不断变迁,和田市也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模样。
关于和田市的古称,并没有明确的独立称谓,它更多地是与和田地区整体的历史沿革相联系。然而,在和田地区的历史长河中,和田市作为这一地区的核心区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和田市的玉龙喀什河自古以来就是和田出玉的主要河流,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为和田市乃至整个和田地区赢得了“世界玉都”的美誉。
三、和田县的古称与历史
和田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历史同样悠久。和田县在古代并无独立的行政建置,而是作为于阗国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田县的行政建置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关于和田县的古称,同样没有明确的独立称谓。然而,在和田县的历史上,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商埠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此外,和田县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石资源,使得这里成为了著名的玉石之乡。
四、墨玉县的古称与历史
墨玉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于境内的墨玉河。墨玉河因盛产墨玉而得名,而墨玉县也因此而得名。墨玉县在古代同样没有独立的行政建置,而是作为于阗国的一部分存在。
墨玉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域时期。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墨玉县的历史上,这里还曾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遗迹和文物。
五、皮山县的古称与历史
皮山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于古代的皮山国。皮山国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起,皮山国正式归属中国版图,成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皮山县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商埠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里还曾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遗迹和文物。此外,皮山县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膏等。
六、洛浦县的古称与历史
洛浦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于境内的洛浦河。洛浦县在古代同样没有独立的行政建置,而是作为于阗国的一部分存在。
洛浦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域时期。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洛浦县的历史上,这里还曾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遗迹和文物。此外,洛浦县还以盛产地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地毯之都”。
七、策勒县的古称与历史
策勒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于古代的策勒国。策勒国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然而,关于策勒县的独立行政建置历史,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策勒县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里还曾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遗迹和文物。此外,策勒县还以盛产红枣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红枣之乡”。
八、于田县的古称与历史
于田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于古代的于阗国。于阗国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2年。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起,于阗国正式归属中国版图,成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田县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商埠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里还曾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遗迹和文物。此外,于田县还以盛产玉石而闻名于世,是和田玉的重要产地之一。
九、民丰县的古称与历史
民丰县是和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于民国时期的民丰设治局。民丰设治局成立于1945年,后于1947年改设为民丰县。民丰县在古代同样没有独立的行政建置,而是作为于阗国的一部分存在。
民丰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域时期。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民丰县的历史上,这里还曾是佛教文化的繁荣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遗迹和文物。此外,民丰县还以盛产瓜果而闻名于世,如葡萄、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