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由于耽误了复习时间,贺鹏飞与清华大学擦肩而过。那些日子,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满心都是不甘与失落。终于,贺鹏飞还是决定去找父亲贺龙,寻求一丝希望。
他走进父亲的书房请求道:“爸,我高考没考上清华,我想……我想您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找找关系让我进去。”

贺龙听完,只说了一句:“我去学校找个人。”一向对自己以及家人都严格要求的贺龙,对于这件事他是怎么做的?真的会帮助贺鹏飞“走后门”吗?
“贺鹏飞”名字的由来1946年,产房内,薛明正经历着分娩的剧痛,终于,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此时,贺龙得知后续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贺司令,恭喜您!夫人刚刚生下一个儿子,母子平安!”
消息很快传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得知贺家添丁,也格外高兴,他赶忙拿起电话,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贺龙啊,恭喜你,半百得子!这可是大喜事,革命后继有人啦!”
电话这边的贺龙,高兴得合不拢嘴,“借主席吉言呐!托革命的福,托大家的福!等我回去,一定带孩子来给您瞧瞧!”

第二天,贺龙处理完手头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回延安。不久后,只见贺炳炎等人闯进屋子,一个个满脸兴奋,贺炳炎嗓门最大,还没站稳就嚷嚷开了:“老贺啊,听说你家添丁啦,我们来给孩子取名字咯!”
贺龙笑着打趣道:“你们可来得真及时,我正愁给这小家伙取个啥名呢!”
贺炳炎抢先一步说道:“我的儿子是打雷生的,叫雷声,你的儿子是下雨生的,就叫雨生吧!多应景啊,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是在那场大雨里出生的。”
其实早在薛明怀孕的时候,关向应就一脸认真地找到贺龙,眼里满是期待地说:“贺龙,你是统率千军万马的人物,就像那岳飞一般威风。岳飞字鹏举,咱把岳飞的名和字各取一个,给孩子起名叫‘贺鹏飞’,寓意这孩子以后也能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展翅高飞,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惜,贺鹏飞出生不久,关向应就因长期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贺龙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在追悼会上,他泣不成声,泪水止不住地流,到最后连悼词都读不下去了。
追悼会结束后,贺龙回到家中,看着襁褓中熟睡的儿子,又想起关向应的音容笑貌,心中百感交集。他走到薛明身边,轻声说道:“咱们的儿子不叫雨生了,还是叫鹏飞吧。向应给取的这个名字,饱含着他的期望,咱们可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番心意。”
薛明看着丈夫,轻轻地点了点头,眼中也满是对关向应的缅怀。
贺龙严格要求何鹏飞全国解放后,贺鹏飞在重庆读小学,他每天背着书包,穿梭在街巷中,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下学,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与同学嬉笑玩耍,小小的身影充满了朝气。

1954年,贺鹏飞怀着期待与兴奋,跟随母亲薛明来到北京。一路上,他趴在车窗边,好奇地张望着沿途的风景,心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抵达北京后,一家人终于团聚。贺鹏飞也迎来了新的生活。
然而,贺龙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从未改变,对贺鹏飞的要求更是严格到近乎“苛刻”。
贺鹏飞进入北京四中后,日子也没有变好,他勤学苦读,目标是进入旁边的清华大学。就在他冲刺高考的时候,贺龙让贺鹏飞学打铁。“鹏飞,你去工厂学打铁吧,这对你有好处。”
贺鹏飞听到这话,急切地说道:“爸,我不想去,我想专心学习,去工厂打铁肯定会耽误我的学业,马上就要考试了,我真的抽不出时间。”
贺龙看着儿子,脸色一沉,语气严肃起来:“劳动是光荣的,你不能只知道读书,也要学会干苦力。理论得和实践结合,这对你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别再找借口,就这么定了。”

贺鹏飞还想再争辩几句,可看到父亲的表情,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能低着头,满心委屈却又无可奈何。
第二天,贺鹏飞怀着低落的情绪走进了工厂。他拿起沉重的铁锤,按照师傅的指导,一下又一下地砸向烧得通红的铁块。每一下挥动,都震得他手臂发麻,没一会儿,汗水就湿透了他的衣衫。起初,贺鹏飞满心抵触,干活时无精打采,效率很低,还总是出错。
一天下来,他累得手臂酸痛,手指都伸不直。回到家,贺鹏飞委屈地对贺龙说:“爸,打铁太累了。”贺龙摸摸他的手掌,摇摇头说:“不行哟,光光的,还要继续锻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还怎么成大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贺龙的严格要求和师傅的耐心指导下,他渐渐收起了抵触情绪,开始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贺鹏飞的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水泡,水泡破了又变成血泡,最后结成了厚厚的茧子。终于,在手掌磨出茧子后,贺龙看着贺鹏飞的手,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意他重返学校。
贺鹏飞找父亲求助,贺龙:我去学校找个人1963年,高考放榜的日子,他怀揣着期待与紧张前往查看成绩,可看到分数的那一刻,他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就差那么几分,他与心心念念的清华失之交臂。
到家后,贺龙敏锐地察觉到儿子的异样,“鹏飞,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
贺鹏飞半天才鼓起勇气说“爸,成绩出来了,我就差几分上清华。可不可以……帮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让清华通融一下?”
贺龙闻言,并没有立刻作答,过了许久,贺龙说道:“这好办,等我去清华跑一趟,找个人。”贺鹏飞一听,满以为父亲答应帮忙走后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当晚贺龙把贺鹏飞叫到跟前,“事情已经办妥了,我找了清华的校长了……但是呢不是为了给你走后门,而是你再复读一年、再考一次,录上去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靠不正当手段进清华。就算进去了,你能心安吗?知识学不扎实,往后怎么办?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
贺鹏飞低下了头,内心满是纠结与挣扎。他想到自己为了高考付出的努力,想到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心中满是不甘。可父亲的话也让他明白,靠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机会,终究是不踏实的。
见贺鹏飞陷入沉思,贺龙继续说道:“当年我闹革命,哪有什么捷径可走?都是靠着一股信念,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你也一样,这次没考上,就再努力一年,爸爸相信你有这个实力。”
贺鹏飞听到贺龙的鼓励说道:“爸,我懂了,我不去想那些歪门邪道了,我复读,明年一定凭自己的本事考上清华!”

从那以后,贺鹏飞调整心态,终于,在第二年的高考中,贺鹏飞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1970年,毕业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等待他的是一纸分配通知——前往甘肃武都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197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贺鹏飞迎来了工作上的新转折,被安排到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担任副科长。
1977年,贺鹏飞怀揣着追随父亲贺龙遗志的信念,进入部队总参谋部,担任装备计划处副处长。在岗位上,他将大量心血倾注于提升海军实力。
苏联解体后,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他敏锐地意识到其对我国海军发展的重要价值。
贺鹏飞通过多方奔走、巧妙周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将瓦良格号带回中国。随后,他全身心投入到航母的研制改造工作中,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诞生奠定关键基础。

然而长期高强度地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2001年,贺鹏飞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年仅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