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五乡夹塘,一位低调的大师,吴先生应雷的故事

星叨叨 2022-03-30 10:37:10

昨天,我们在五乡夹塘,聊了那里的故事,还提到了曾经夹塘的大户吴氏家族。虽说与屠家的屠滽,杨家的杨茂清,张家的张时彻几可比肩的吴礼嘉并未能将夹塘吴氏的名气再往上提一提,但至少在五乡,吴家还是很牛的,毕竟连夹塘这地儿的由来都跟吴家人有关。

之前我们在每个地方提到那里的望族的时候,都会考虑名气和声望来讲几个家族中的代表人物,包括这夹塘吴氏也不例外,但今天,咱们特例,要来单独聊一位曾经这吴氏家族中低调的“小人物”。为什么要加引号呢,看过电视剧《雪中悍刀行》的朋友,可以脑补一下轩辕家族中轩辕青锋的老爸——轩辕敬城,咱们今天的主人公吴先生应雷,便是这样一位,靠着读书,让自己成为了一位几乎可以堪破天道的存在。

吴应雷,明时人,字鼓和,号青寰,这个字号怎么样?听着挺有感觉的吧。与我们之前聊到的其他名人动不动就官居啥啥尚书不同,因家境贫寒,他最高的“学历文凭”就到诸生,之后就开始依靠为人授经讲课度日。但各位可千万别因为他只到“诸生”就怀疑他的文化底蕴,首先,当时甬上好多大家族的孩子们都师从于他,用《四明谈助》中的话来说,“凡甬上诸生无不出吴先生门者”。

另外他所授的这个“经”也是大有来头,并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经书,而是与《周易》类似的,西汉扬雄所著的哲学巨作《太玄》,关于这本经,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就有感觉了。吴应雷先生对于《太玄》的理解在当时可谓是相当的深,甚至在他仙逝几十年后,人们依然觉得“先生身后甫二十余年,侯芭(西汉巨鹿人。从扬雄学《太玄》)尚在,已有能读《太玄》,如桓君山(桓谭,东汉初沛国相人,字君山)、张河间(东汉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者,吾知先生更喜过望矣”,按这么理解的话,说他靠着读书参悟天道应该不过分吧。

但话又说回来,在那个年代,单靠教教玄学的东西,就能令这么多人上门求教,且认他为师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用现在的话说,必须要有点“干货”才行啊,所以吴应雷不但在教授经学的时候“常与诸生论说,治经生业”,他在诗文方面也有相当高的成就。他是杜甫的忠粉,书几上经常放着一本《杜工部集》,也常常模仿着写诗,在当时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师杜的诗家了,据仇兆鳌的《闇斋和杜诗》中描述,“启祯之际,有江东吴青寰者,平生沐浴寝食,惟杜是师,所著五律,如《度龙山》、《送季鹰》、《不寐》、《多难》诸篇,几几欲登作者之堂……”。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吴应雷这么牛,那为什么开头的时候我要说他“低调”呢?那是因为这么一位惊艳后世的诗文大家,他的作品并不是自己发布的,当年他写好了诗,经常是夹在自己的那本《杜工部集》中,日子久了,他的那帮学生就发现不对了,有一次趁着吴老师不在,就偷偷留了进去,本想看看老师每天在做些啥“奇怪”的事情,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翻出了好多优美的诗句,几个学生赶紧给抄了下来。要知道,那时候吴老师的学生很多都是咱宁波的大族之后啊,就这样,华丽的辞藻被流传了开去,很多人看了常常能被震撼好几天,你想啊, 之前都是以为吴应雷不会写诗的,一下看到这么多诗句,“俱大诧不信”,直叹“吴先生诚异人也”。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有没有一点世间至理,大道相通的感觉,一定的天赋,加上勤奋的努力,说不定真的能够顿觉明悟哦。

DEEPIN宁波,跟我一起逛宁波,感受宁波底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