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又一个包装奇迹,值得中国人思考

一线车市 2025-04-22 16:13:38

说起来,“国家要垮,怪事就多”,当一个国家或王朝走到尽头时,肯定是乱糟糟的一团,各种问题都会暴露无遗,就像最近大家热议的爱泼斯坦名单那档子事儿。

以前啊,那些英美的大人物们,表面上一个个都装得正经八百,像是道德的楷模。可到头来,不少人却都悄悄出现在了爱泼斯坦那个萝莉岛的名单上,更离谱的是,还有夫妻档一块儿去的。说实话,我这人心思简单,真就想不通,那些名人的老婆,到底是怎么想的,要跑到萝莉岛上去干啥呢。

说实话,西方的包装手段真是高明,明明是个“猛兽”,他们却能巧妙地将其打扮成“绅士”,还让全球都买单,这种技巧真心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说到西方人外表文雅但内心像“野兽”,咱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毕竟,西方的包装功夫那可是历史悠久的,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值得好好保护的文化宝贝,外表总是油光锃亮,挺能迷惑人。远的比如古希腊那些大哲人,中间的有华盛顿,再到最近这位——拿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圣修女”!(下图是电影修女的剧照,跟咱说的这事儿没直接关系啊。)

1979年的时候,特蕾莎修女因为一辈子都在努力帮大家摆脱贫困,所以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听说,在诺贝尔奖的历史里头,她得奖是大家意见最统一、最让人开心的一次,真的是实至名归!

1999年的时候,美国人通过投票,把特蕾莎修女推上了“20世纪最受尊敬人物”的榜首,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紧跟其后。大家伙儿和媒体都说,特蕾莎修女更像是神而不是人,简直就是“光明、正义、善良的代名词”。

2016年的时候,梵蒂冈的教皇方济各给特蕾莎修女封了圣,这一举动算是把她捧到了圣人的位置上。

中国人有句话,叫“不光要听他说啥,还得看他干啥”,这话在不在理,关键不在他说得天花乱坠,而在他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说到底,要看一个人是不是名副其实,行动才是硬道理,光说不练可不行。

特蕾莎修女打小就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里长大,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教会忙活,心里头早就种下了一颗要为穷人出力的种子。就像不少出人头地的人那样,她小时候立下的志向,长大后真的就实现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会儿,特蕾莎修女被安排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她在那边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的活儿。后来,特蕾莎修女心里头有了个想法,她想自己单枪匹马地干点好事,就是以一个不受约束的修女身份,去到处做善事。

1950年的时候,特蕾莎修女拉上了其他12位修女,一起创办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大家也叫它博济会。到了1952年,她们又搞了个垂死者收容所,简单说就是个“垂死之家”,专门给那些快不行的人和又穷又病的人提供一个安身的地方。

接着,一段传奇故事正式开始上演了。

美国《时代》周刊做了篇专访报道,说特蕾莎修女就像是“活在当下的圣人”,这事儿一下子就在社会上炸开了锅。

后来,因为很多媒体都在报道,特蕾莎修女的名声就越传越广,她被大家叫做“活圣人”、“贫民圣人”这些响当当的名号。慢慢地,她还拿到了诺贝尔奖,甚至被教会封为圣人。

但不管特蕾莎修女有多出名,头衔有多闪亮,还是有四个事儿让人琢磨不透。这里可不是说特蕾莎修女没功劳,只是觉得她的名声和实际有点不太对得上。

首先得说说,印度那边列出了16个大灾难,但特蕾莎修女团愣是一次都没掺和进去,她们就干了一件事——祷告。这事儿,比日本那个救灾宝贝千纸鹤还管用,还神奇。

挺让人琢磨不透的是,特蕾莎出名以后,她大多时候并不在印度,而是常住在罗马或者美国。英国那位戴安娜王妃(看上面那张图),好几次想跟她联系,打算在印度碰个头,结果最后却是在纽约见了面。

另一件事得说说,那时候在印度众多的慈善组织里头,仁爱传教修女会算是独一份,它们从不公开账目,大家伙儿压根不清楚那些善款究竟用到哪儿去了。

但特蕾莎修女团队外出传教时,坐的都是挺上档次的车。关键的是,特蕾莎弄的那些露天学校、垂死之人收容所之类的,几十年来基本没啥大变样,救治设施又旧又简单,很少更新换代。

特蕾莎修女收到了大堆捐款,就连骗子也给她捐,像查尔斯·基廷就捐了好几百万美元,还把自己的私人飞机借给她用。所以,她手头挺宽裕的。话说回来,特蕾莎修女也给了基廷回报,她给法院写了封信,夸他是个“大好人”。

第三件事儿,特蕾莎修女在那个条件很差的地方,从来不愿意花钱请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她都是让手下的修女们来“照顾病人”,大多数情况下,就给病人吃点阿司匹林,也不管这药到底对不对症。更夸张的是,她们用的针头还反复用,也不消毒。

1996年的时候,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罗伯特·福克斯说了这么个事儿:特蕾莎修女搞的那些救助机构,看起来更像是在瞎忙活、乱搞医疗那一套,而不是真心实意地给人帮忙。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害人性命?

但特蕾莎修女病得很重时,她没去那个专门照顾临终病人的“垂死之家”,而是选择让人带她去美国,住进了当地顶尖的医院,接受了最高级的医疗照顾。

第四点要聊的是,穷人要不要试着转变他们的处境呢?特蕾莎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我觉得,穷人要是能接纳自己的现状,并且和基督一同承担苦难,这其实挺美好的。我深信,穷人经历的这些苦,对世上其他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助益。”

特蕾莎宣扬“贫穷之美”,但她自己却长时间待在条件优越的欧美。当她病得很重时,马上就接受了顶级的医疗治疗。可能特蕾莎心里真正觉得美的是“别人穷”?

最后,得提一下这事儿:2018年的时候,特蕾莎修女创立的那个仁爱传教修女会,被曝出可能参与了贩卖婴儿,结果他们那里的好几个工作人员都被印度警察给抓了。

看看特蕾莎说了啥,再瞅瞅她做了啥,她的真面目就一目了然了。可奇怪的是,西方世界为啥非得把她捧成“圣人”,还给了她诺贝尔和平奖呢?

说白了,关键理由挺简单,特蕾莎是个西方教会的人。印度大部分人信的是印度教这些,把特蕾莎捧那么高,不就显得像是西方在恩赐印度嘛,这对西方想对印度施加影响岂不是好事?而且,这样一来还能让西方教会的形象更闪亮,间接贬低其他宗教,这对西方在印度、甚至全球传教,还有拉赞助,不都是大有裨益吗?

不然的话,要是跟特蕾莎修女的贡献比起来,中国的扶贫项目成果,那岂不是能把未来一百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都给包圆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就是咱们自个儿想想罢了,至少在近期,西方那边是不太可能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中国或者别的宗教团体的。

0 阅读:0

一线车市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