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随意叫别人出来喝酒吗?一场畅快的酒局,也可能暗藏着巨大风险。
这不,4月22日,江苏常熟市法院就判决了一起因饮酒后出事的担责案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也能够让我们知晓其中风险。
事情要追溯到2023年的7月,江苏常熟的男子须某受几位朋友邀请在一家饭店聚餐喝酒,酒过三巡后就各种回家休息,须某骑着电动车独自回家,不曾想在回家路上车辆突然失控,一头撞上了路边的大树不省人事。
过路的行人发现车祸后帮忙拨打了急救电话,可是当120救护车赶到的时候一切都已为时已晚,须某不幸离世。
交警在检验了须某血液中酒精含量显示其处于醉酒状态,且当时没有第三方车辆或人干扰,被认定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好端端的一个人就这样离开,家属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在料理完后事后,家属认为与须某一同聚餐的陆某、蒋某、陈某等人在聚餐时没有尽到应有的提醒和照顾义务,才导致须某醉酒后独自骑车回家,所以一纸诉状将三人告上法庭索赔44万余元。
在法庭上,三人与须某家属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酒局是蒋某组织并买单的,吃饭的时候呢大家也都没有强行劝酒的举动,都是自己喝多少由自己决定,况且须某酒量向来不错,当时也没看出来喝醉了的样子。
法院审理认为:陆某、陈某是酒局参与者,没有存在强行劝酒行为,故无须为此承担责任,蒋某是酒局组织者,对参与聚餐的人员尽到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对须某的死亡承担一定责任,承担4万元的赔偿。
判决结果一出,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有人提出疑问:到底怎样才算尽到了劝阻义务?只是口头说说还是要采取实际行动?如果朋友不听劝阻,坚持要酒后驾车,那又该怎么办?
聚餐的组织者在组织活动前,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提前约定好酒后不驾车,安排代驾服务,或者提醒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
在聚餐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每个人的饮酒状态,及时提醒大家适量饮酒,一旦发现有人醉酒,要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其安全到家,可以帮忙联系家属来接,或者直接将醉酒者送至家中 ,切记不可放任醉酒者独自驾车回家。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起案件带来了深刻的警示:以后参加聚餐活动时,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控制饮酒量,坚决不能逞强酒后驾车,这是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也是为了朋友着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