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和夫差有何恩怨?勾践真的做过夫差的奴仆和卧薪尝胆之事吗?

晗宇说历史 2024-05-20 06:39:56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发兵攻打越国,为父报仇。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相传,勾践为求和,不惜带着夫人到吴国为奴,并为夫差喂马驾车。

两年后,夫差放勾践归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借以提醒自己不忘前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最终大败吴军并逼杀夫差,灭掉吴国,一洗前耻!

那么,勾践真的做过夫差的奴仆和卧薪尝胆之事吗?

勾践有没有做过夫差的奴仆?

东汉人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曾有记载:

“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

意思是说,勾践战败后,为了获得夫差的信任并早日归国,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去吴国做了夫差的奴仆。

“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

在夫差生病期间,勾践甚至不惜以尝夫差粪便的方式来替夫差诊断病情。粪便那酸爽恐怕任谁都很难下得了嘴,但勾践不但要下得了嘴,还得吧唧嘴表现出很享受的样子。

没办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屈辱。

然而,真相真如《吴越春秋》等史籍上所记载的那样,勾践曾经到吴国做过夫差的奴仆吗?

据《国语·吴语》中记载,勾践派人向夫差求和说:

“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畡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意思是说,如果吴国愿意签订盟约,勾践不但会派嫡长女拿着笤帚到吴国侍奉夫差,还会派嫡长子捧着盘子侍奉在夫差左右。

夫差见勾践这诚意,便口头答应签订盟约,但在没有举行正式盟誓之前便撤军了。

事实上,史料记载的是大夫柘与范蠡去了吴国做人质,而不是勾践。

那么,勾践是如何与吴王夫差结仇呢,其实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勾践使阴招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亦被射伤不久就去世了,这仇,儿子夫差记下了,于是,便有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做夫差的奴仆之说。

越王勾践为何与吴王夫差结仇?

吴国与越国接壤,为争夺地盘,多年来两国攻伐不止,结怨可谓甚深。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吴王阖闾想趁越国发丧之际发兵攻打越国。结果,刚继位的越王勾践却命罪犯向吴军挑战,这些罪犯无畏惧冲进吴军阵地后,高呼数声,然后自刎而死(这是越王想出一个阴招)。

吴军看得傻了眼(好家伙,这是什么神操作?)。正当吴军不知所措时,越军趁机冲锋吴国,打得吴军落荒而逃,吴王阖闾也因此身受重伤,回国不久,就一命呼吁了。

但临终前,交代儿子夫差千万不要忘了替老爹报此仇。夫差谨记他老爹的话,继位后,日夜练兵,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复勾践(让勾践也尝尝苦头)。

勾践听说夫差想要寻仇,便想先发制人。大夫范蠡劝谏他不要率先发动战争有违道德,兵器就是凶器,不吉利,如果亲自发动战争,一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当时任范蠡说得口吐白沫,勾践就是油盐不进。

夫差一听勾践亲率大军攻打吴国,立刻炸了。(夫差心想,勾践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啊?我还没找他报仇,自己倒是送上门了。)

于是,吴国派出精锐之师迎战越军。几战下来,越军败得一塌糊涂,勾践最终被围困在会稽山中。

在无计可施之时,勾践就想起范蠡劝诫的话,于是,就问范蠡,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范蠡建议说:“越王应该派人给吴王送去大礼,或许吴王会放过我们。如果不行,您就亲自到吴国去侍奉吴王。”

于是,勾践派大夫文种携带珍宝、美女出使吴国。文种对吴王夫差说:“越国的亡国之君请求做大王的奴仆,并让妻子做大王的奴婢!”

但在伍子胥的强烈反对之下,夫差回绝了。勾践见求和无望,便想杀掉妻儿,烧掉金银宝器,率领五千越军与吴军拼死一战。

但被文臣文种阻止了,文种建议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伯嚭是个贪财好色之人,我们可以利用他说服夫差!”

于是,越国贿赂了伯嚭,他帮忙文种引见了夫差。

文种见到夫差,对他说:“只要大王饶了我们越王勾践,越国的珍宝都悉数献给大王。倘若不能赦免,勾践只会烧毁珍宝,将残杀妻儿,与吴国拼死一战。”

正在夫差犹豫之际,伯嚭趁机劝说道:“勾践已经臣服于大王,杀他不利于我们吴国。”

夫差耳根子软,最终还是下令赦免了勾践。

伍子胥听说后,立刻进宫觐见夫差,并劝谏说:“如今不灭了勾践和他那些良臣,日后一定还会生出祸乱!”

夫差说:“你怎么会把越国看得如此强大呢?越国难道还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吗?如果越国灭亡,今后寡人向谁炫耀军威呢?”夫差执意赦免了勾践并撤回了大军。

勾践有没有卧薪尝胆?

《史记》上明确记载了勾践曾经“坐卧”尝胆,但并没有记载“卧薪”尝胆。

倒是记载“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大概意思是说,越国大败后,勾践接受不了这番耻辱,于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雪耻,把苦胆悬挂在座位上,无论是躺下,还是坐下,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尝尝苦胆。

不过,《春秋列国论》中却提到过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报仇的故事。这“卧薪”本来就与勾践无关。

其实,历史上第一位将“卧薪”与“尝胆”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曾经以孙权的口吻写了一篇名叫《拟孙权答曹操书》的文章,文中写道: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而此时的“卧薪尝胆”并非是说勾践,而是说孙权。

意思是说,我孙权自从接受父兄的遗志以来,卧薪尝胆,感叹光阴似箭……

写到最后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断定勾践并未到吴国做过人质,也从来没有“卧薪”。至于“尝胆”之事,可能是后世人的小说和野史经过渲染,“卧薪尝胆”这番壮举就逐渐被强加到了勾践的身上。先秦时期的史籍《国语》、《左传》上虽然详细地记载了勾践与夫差的众多事件,但从未记载过勾践“尝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