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20岁的小保姆蔡敏敏将自己的雇主告上法庭。
“这五年来,雇主多次用擀面杖、锤子、刀具和鸡毛掸子虐待我,活生生撬掉了我12颗牙,每次都是不见血就不撒手!”女孩哭诉道。

然而,面对蔡敏敏的指控,雇主却咆哮否认,即使有确凿的铁证,仍极力狡辩。
而法院的审判员这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这种折磨根本不是人可以忍受的,蔡敏敏为什么被虐待5年还不跑?

15岁那年,本就学习不太好的蔡敏敏,为改善家里条件,决定辍学去大城市珠海打工。在老乡的介绍下,蔡蔡敏敏认识了雇主魏娟。
第一次见魏娟时,她总是对蔡敏敏嘘寒问暖,还温柔地给她夹菜,这让身处异乡的蔡敏敏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尽管月薪只有200元,但蔡敏敏认为,只要好好干,一定会赚大钱。
可她不知道的是,这个女人人面兽心,而自己也将迎来生不如死的生活。

前四个月,魏娟的确是一个好雇主,不但耐心地教蔡敏敏一些简单的家务知识,还教她使用电脑,带她认识这座城市。
蔡敏敏沉浸在这份虚假的美好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可谁能想到,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个月后的一天,蔡敏敏像往常一样做完家务。
因为摆放物品时稍微不合魏娟的心意,这个平日里温柔的女人,脸色瞬间阴沉得可怕,对着蔡敏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紧接着,她猛地冲上前,双手如钳子般死死揪住蔡敏敏的头发,将她狠狠摔在地上,拳脚如雨点般落在蔡敏敏身上。
蔡敏敏被打得晕头转向,脑袋嗡嗡作响,眼前金星直冒,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泪水和恐惧交织在一起,却连发出一声呼喊的勇气都没有。
此后,这样的暴力行为愈发频繁。

有一次,蔡敏敏给魏娟搓澡时力度没掌握好,魏娟竟拿起水果刀,狠狠地捅向蔡敏敏的腹部。
蔡敏敏疼得脸色惨白,哀求魏娟送她去医院,可魏娟却冷漠地拒绝,让她自己止血。
更令人发指的是,魏娟开始针对蔡敏敏的脸施暴。

一次争吵后,蔡敏敏预感到即将到来的厄运,哭着哀求:“娟姐,千万别打脸……”
魏娟却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嘲讽道:“就你这模样,要是太漂亮,迟早学坏!”
话音刚落,她便拿起尖锐的工具,朝着蔡敏敏的脸划去。

不仅如此,魏娟还强迫蔡敏敏跪地,用擀面杖、锤子、筷子等硬物敲击她的唇齿,一颗颗牙齿就这样脱落,嘴唇也变得疤痕累累,牙齿外露,模样狰狞。
若是血迹清理不及时,蔡敏敏还会遭受更狠毒的殴打。

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下,暴力成为了常态,蔡敏敏长期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剧痛,却不敢声张。
那么,蔡敏敏遭受了如此非人的对待,为何不敢反抗,不敢报警呢?

原来,蔡敏敏不敢反抗的背后,是魏娟精心布置的精神控制陷阱,以及暴力循环带来的绝望。
在和蔡敏敏相处过程中,魏娟十分擅长情感操控,总是营造出虚假的依赖环境。
在不打骂蔡敏敏的时候,魏娟会像亲姐姐一样,给蔡敏敏买喜欢吃的零食,亲自下厨做顿热乎饭。
她还时常在蔡敏敏耳边念叨,自己是唯一关心她的人,让蔡敏敏愈发离不开她,加深了这种情感捆绑。

而在每次暴力虐待过后,魏娟还会用 “打一巴掌给颗糖” 的手段安抚蔡敏敏。
给蔡敏敏做顿丰盛的饭菜,说几句软话,再把暴力行为美化成 “为了她好”“怕她学坏”,给蔡敏敏洗脑,让蔡敏敏一次次原谅她的暴行。

在家庭层面,魏娟也做足了手脚。
她会定期给蔡敏敏母亲打电话,刻意营造蔡敏敏生活幸福的假象,还夸大自己对蔡敏敏的照顾。
在电话里,蔡敏敏只能按照魏娟的指示,说自己一切安好,让家人彻底相信魏娟是蔡敏敏的恩人。
如此一来,蔡敏敏即便遭受虐待,也不敢向家人求助,彻底断了后路。

魏娟还编织了一张威胁的大网,声称在警局有熟人,警告蔡敏敏要是敢报警,就会被抓回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这让蔡敏敏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逃不出魏娟的手掌心,逐渐放弃了反抗的念头。

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殴打、毁容、撬牙成了蔡敏敏生活的一部分。
面对这日复一日的暴力,蔡敏敏的反抗意志被彻底磨灭,从一开始的恐惧和挣扎,到后来变得麻木。
不过,尽管蔡敏敏在魏娟的折磨下痛苦度日,不敢声张,但真相总有被揭露的一天。

2004年,由于蔡敏敏身体上的伤口从未得到正规治疗,全靠自然愈合,这导致她面部长期感染溃烂、严重变形。
当蔡敏敏的母亲来珠海探望女儿时,魏娟为掩盖罪行,谎称蔡敏敏遭遇 “深夜车祸”,并支付了手术费,成功博取了蔡敏敏母亲的感激。
当时医生对伤痕来源提出质疑,可蔡敏敏母亲并未深究,就这样,魏娟的谎言暂时蒙混过关。

但恶行不会永远被掩盖,到了 2005 年,蔡敏敏身上新伤旧痕层层叠加,已经无法用 “车祸” 来解释。
在巨大的痛苦与绝望之下,蔡敏敏终于鼓起勇气,向医生偷偷坦白:“我的伤都是魏娟打的。”
得知这一情况后,医生果断在2006年1月帮助蔡敏敏报警,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魏娟妄图狡辩,反咬一口,称蔡敏敏的伤是车祸所致,还说她干活笨拙,是自己弄伤了自己。
为自证 “清白”,魏娟出示购物记录、医疗费支付凭证等 “善待证据”。
而蔡敏敏一方,则出示五年来持续虐待的细节,详细列举搓背砸头、水果刀捅刺等暴行,并请专家出具证言,证明伤痕符合工具击打特征。

面对这些证据,魏娟又突然改口,表示自己在五年内,就打过一次,还反复强调自己支付医疗费、整容费的 “善行”。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法医报告和血迹鉴定成为了关键证据。
法医报告表明,蔡敏敏身上的伤痕系多次工具暴力形成;血迹鉴定显示,魏娟家中多处检出蔡蔡敏敏的 DNA。

2006年11月,一审判决出炉,魏娟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需支付民事赔偿44万元。
但魏娟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07年二审改判,刑期减至12年,剥夺政治权利 4年。

这一结果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质疑法律的公正性,也有人反思司法审判在类似案件中的权衡标准。
这起案件不仅关乎蔡敏敏个人的命运,也警示着每一个人:
无论面对何种暴力,都要勇敢地站出来,向暴力坚定地说 “不”,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暴力的恶性循环,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