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祭出杀招!启动232调查,沙利文猛批:中国不是苏联!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22 09:38:15

美国这下又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中美博弈又升级了,眼看贸易战吃瘪,老美这次又把目光看向了咱们的战略资源!

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启动了对稀土、铜等重要矿产的 “232 调查”。

这招其实是照搬 2018 年打钢铁关税战的套路,表面上查国家安全,实际就是想通过限制从中国进口这些矿产。

打压中国在高科技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让美国制造业重新找回优势。

那么,咱们客观分析一下,老美这招算是精明吗?

中美博弈:从贸易战转到资源战

虽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铜只占他们总进口的 2%,但他们就是盯着中国,因为中国在全球矿产加工环节太厉害了。

全球 60% 的铜矿加工产能都在中国,美国自己的冶炼厂又少又贵,很多粗铜都得运到中国精炼成高纯度的铜才能用。

对此中国反应很快,24 小时内就出台了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卡了美国的关键供应链。

F-35 的隐身涂层需要铽元素,而全球 75% 的铽矿来自中国。

特斯拉的电机依赖钕铁硼磁铁,中国一限制出口,国际市场上的钕价很快就涨了 120%,特斯拉造车成本跟着上升。

更关键的是,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技术都在中国手里,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开采出来后,还得运到中国提纯。

他们自己新建的加工厂至少要到 2027 年才能投产,而且成本比中国高好几倍。

美国国防部更是后知后觉,他们库存的钕、镝等关键稀土元素只能维持 18 个月,而按规定需要储备 3 年的量。

显然,他们发行政策之前,从不事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市场反应很激烈,政策出台当天,稀土和铜的价格都大幅上涨,创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日涨幅纪录。

其实美国的问题在于自己长期 “去工业化”,虽然稀土和铜矿储量不少,但从开采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早就断了。

中国这次反制,不光是限制出口,更显示了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优势,稀土精炼技术又纯又便宜,美国自己试了很多年都达不到同等水平。

所以别看特朗普政府闹得凶,真要想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

就目前来看,美国这是又给自己挖了个坑。

加深美国内部的矛盾

美国企业最先被政策坑了。

很多制造业公司因为关税,成本一下子涨了不少。

2025 年一季度,制造业成本同比涨了 18%,汽车、电子行业更严重。

还有很多商品因为供应链出问题缺货,超市里玩具、家具这些东西库存少了 40%,老百姓要么多花钱,要么买不到。

紧接着,美国的单边政策让盟友们也很不满。

欧盟直接报复,对美国出口的蔓越莓、橙汁加征 25% 的关税,影响了美国农业州的利益。

东盟国家则转身和中国加强合作,2025 年一季度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创了历史新高。

韩国、日本这些传统盟友也抱怨,韩国政府不得不拿出 20 亿美元补贴本国汽车企业。

丰田等日本车企甚至打算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避开美国关税风险,美国在盟友中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美国国内的政治人物和专家学者也开始批评政府的做法。

前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说,政府用 “你死我活” 的思维看待中美关系是错的,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解体,两国应该在竞争中找合作。

前国务卿布林肯、前总统奥巴马都觉得关税战损害美国利益,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连共和党内部都有分歧,7 名共和党参议员想立法限制总统的关税权力,怕政策影响选举。

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层逻辑

现在全球产业链在重新洗牌,稀土和铜这些矿产可不只是普通的原材料,而是大国竞争的关键筹码。

先说稀土,它被叫做 “工业黄金”,因为 17 种稀土元素各有各的重要用途。

钕是造超强磁铁的核心材料,电动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里的磁体都离不开它。

镝和铽能让金属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像 F-35 战机的隐身涂层、导弹发动机的耐热部件都得靠这两种元素。

再说铜,它是新能源时代的 “血管”,一辆电动车的用铜量是传统汽车的 4 倍,达到 83 公斤,光伏板、充电桩、高压输电线路也都大量需要铜。

中美之所以争夺这些矿产,本质上是在抢全球产业链的控制权,谁掌握了这些矿产的供应和加工,谁就抓住了高端制造和未来产业的要害。

中国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靠的是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能源汽车 2024 年产量占全球 60%,比亚迪、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全球领先。

光伏产业更是厉害,多晶硅和组件产能分别占全球 79% 和 70%,形成了从原料到电站建设的完整产业链。

另一方面,通过多边合作拓展市场。

RCEP 生效后,2024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 6.5 万亿元,电动车、光伏组件大量进入东南亚。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在智利、刚果(金)投资铜矿、钴矿,在巴基斯坦、沙特建设光伏电站,既保障了资源供应,又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这种 “技术自主 + 市场多元” 的策略,直接化解了美国 “脱钩” 带来的压力,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调整中掌握了主动权。

美国凭一己之力,在另一重要领域陷入了被动局面。在国内,美国国会正在推进两项重要立法。

一方面,他们想限制总统随意使用关税的权力。

规定总统启动 “232 调查” 前要提前 30 天向国会报告,国会还能投票否决加税决定,避免总统一个人说了算。

另一方面,国会计划拿出 500 亿美元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美国本土的稀土开采、冶炼和加工项目,目标是到 2030 年让美国国防需要的稀土全部自己供应。

在国际上,美国开始拉着日本、欧盟等盟友一起构建 “不含中国” 的关键矿产供应链。

2025 年 3 月,美日欧三方搞了个 “关键矿产伙伴关系”,签了协议说要共享稀土储量数据,一起投资海外矿产项目,还要搞一个 “非中国来源” 的供应链认证。

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重启了澳大利亚的稀土加工厂,想分担对中国中重稀土的依赖。

和加拿大约定一起开发当地的锂矿和镍矿,想在 2028 年建成从采矿到生产电池的 “北美闭环”。

但就按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他们的技术已经达到闭环了。美国指望这个,指望那个,而其他国也都在指望中国。

结语

事实证明,在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的今天,谁都没法完全脱离对方单干,必须放下 “非赢即输” 的旧想法,转而走 “既竞争又合作” 的路子。

竞争可以,但得守规矩;对抗只会短期解气,长期肯定吃亏。

信息来源:

1 阅读:513
评论列表
  • 2025-04-23 11:18

    美国自建产能2027年投产,完美衔接18个月库存,只是不知道价格如何

鲁滨逊每日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