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地区都有一种叫做报丧的习俗,即家里的亲人去世之后,子孙后代必须通知亲戚朋友到场,这个过程就叫做报丧。
然而对生活善于观察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家里老人去世之后他们都不给亲戚报丧了,甚至别说亲戚,有的可能连邻居都不会通知。
那么像报丧这样的传统习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要将其抛弃掉呢?
一、和亲戚之间关系不熟年轻人不愿意报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和亲戚不熟,这种不熟来自多个方面。
老一辈人普遍没读过多少书,他们对人际交往价值看得很重,对亲戚之间的关系也会主动进行维护,例如过年过节会走亲访友送礼。
可年轻人就不一样了,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年轻人待的最长的地方非学校莫属。
而学校的教育又往往以成绩为先,所以年轻人对学习成绩往往比人际关系看得要重。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与其过年过节走亲访友,还不如呆家里多休息几天,或者好好刷几道题来的更为实际。
此外这种观念的不同又会给亲戚之间的交往带来矛盾或者隔阂。
相信很多孩子深有体会,每到过年七大姑八大姨总会询问成绩好不好考得怎么样。
成绩好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成绩只能用马马虎虎来形容,那么孩子就会本能的对亲戚产生抗拒。
而且别以为长大就能逃脱,即便到了大学,亲戚不问成绩,他们会问有没有找到对象。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亲戚又会问有没有买房,甚至在哪里工作每个月多少工资,每每遇到这些问题,压力倍增总是少不了的。
话不投机半句多,南京大学社会学曾展开过一项社会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当中18岁以下的群体和亲戚“没事绝不联系”比例高达63.1%。
(来源:北青视频)
如果从小到大,孩子都生长在对亲戚抗拒的环境当中,跟亲戚的关系自然会越来越疏远。
将来有一天亲人去世需要报丧,家里尚有老一辈人存在,动用老一辈人的关系报丧问题不大。
如果老一辈人不存在了,自己谁也不认识,面对陌生的亲戚又怎么好意思去报丧呢。
二、生活方式转变没时间报丧除了跟亲戚不熟之外,很多人选择不爆丧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工作繁忙没时间报丧。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仅有36.22%,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达到了65.22%。
这一数字意味着3亿农村人口在22年时间内搬进城镇过上了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解放了人们的生产力,使得每个人不再需要从事繁琐又庞多的农活,只需找到一份工作,专注一件事即可赚钱养家。
(来源:中工网)
而中国社会又走的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道路,市场经济鼓励正当竞争,公司要想存续就得具有危机意识,就得不断创造价值。
公司中的员工连带着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外,公司很难给到假期让员工休息。
且即便是法定节假日,例如春节,相信大多数公司也只会给到一个多星期假期而已,有的名义上还会提供年假,随着工龄的增加年假时间也会变长。
但员工要是想使用年假,往往需要看领导的脸色,相信这一点不少大公司的员工应该深有体会。
报丧这件事少则一两天多则一个星期,再加上来往路上花费的时间以及调整身体和心情花费的时间,从工作中断到再次工作很可能得10天以上。
普通人很难有这么多时间,而且就算有这么多时间,经济和公司内部的信任损失通常也无法承受。
更何况,除了年轻人自己以外,亲戚也存在着没时间的问题,就算年轻人想要通知亲戚,真正能到来的寥寥无几,根本支撑不起整个报丧流程。
所以综合自身以及亲戚各方面时间上的考量,年轻人选择不报丧才是最优解。
三、丧葬制度健全没必要报丧最后从丧葬制度的角度来看,年轻人早已没有了报丧的必要。
过去农村讲究入土为安,而入土又需要事先准备好一口棺材。
棺材还不能太随便,有钱的得用檀香木,尽显高贵奢华,没钱的会选择楠木,质地坚实纹理美观,实在没钱杉木也能凑合。
这三种木材共同特性便是重,由他们加工而成的棺材非多人合力无法移动,抬都抬不起来又怎么把棺木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墓地当中呢。
因此客观上就需要通过报丧习俗张罗一群亲朋好友前来帮忙,但报丧习俗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生存的根基。
早在2005年8月6日国家就出台了《殡葬管理条例》,里面明确提到要改革土葬、革除丧葬陋习、提倡火葬、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如今很多地区已经不允许进行土葬了,配套而来的是越来越简单省力的丧葬制度。
如果家里亲人去世,第1步便是要拿到死亡证明,在医院去世的医院会直接出具,在家里去世的,可以去辖区机构拿死亡证明。
对于非正常死亡,可以报警之后由警察出具死亡证明,总之帮助亲人拿到死亡证明这一步并不复杂。
拿到死亡证明之后,就可以打电话联系当地殡仪馆,当地殡仪馆会首先验证死亡证明,死亡证明没问题就会开始进行遗体处理。
处理包括冷藏、整容、火化等等,有的还会安排追悼仪式,提供时间让家属、朋友、同事等进行吊唁,具体可以按照家属自身需求进行安排。
换言之今时不同往日,家里老人去世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再也不需要向过去那样亲朋好友齐上阵,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当然也不需要进行报丧了。
或许传统观念比较强的人,会认为不报丧是一种丢脸行为,老人的葬礼办得越热闹,对老人而言才会越有面子。
可对于这样的面子主义现在年轻人一点都不care,年轻人大多讲究的是实用主义,面子不能当饭吃,再说人都去世了哪里还有面子不面子的问题。
越是讲究面子的人,往往越是得不到面子。
综上所述,家里老人去世年轻人不给亲戚报丧属于时代发展的表现。
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殡葬制度、城市生活方式以及两辈人的思想鸿沟,共同促进了年轻人不报丧的现实。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或许再过一代人,报丧这项习俗会永远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也说不定,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