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安全保障再升级,行前二次人脸识别,护航顺风车旅程更安心

小罗讲车 2025-04-23 19:33:50

话说,现在出门打个顺风车,你最怕的是啥?

别跟我说堵车,堵车那是小事儿,最怕的还不是来接你的车和App上显示的不一样,司机也不是那个人,你说这心里能踏实吗?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之前顺风车出事儿的新闻可没少见,搞得人心惶惶的。

嘀嗒出行也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不,最近又开始在安全保障上下功夫了,要我说,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安全这根弦,就得时刻绷紧了。

这回嘀嗒出行搞了个大动作,上线了“行前二次人脸识别”功能。

说白了,就是车主在出发去接你,和你到达上车地点的时候,都得刷脸。

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上了个双保险嘛!

以前接单的时候刷一次脸就算完事儿,现在好了,出发前也得刷,到达了还得再刷一次,确保来接你的就是App上那个老哥,这心里是不是更踏实了?

这“双重节点核验”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刷脸没通过,平台会立马帮你取消行程,让你免受“惊吓”。

更狠的是,如果车主30天内累计两次刷脸失败,那就要被扣信用分,限制接单了,要是情节严重,直接给你永久封号,永不录用!

啧啧啧,这惩罚力度,够狠!

光防“人不符”还不够,还得防“车不符”。

有些车主,明明App上登记的是辆宝马,结果来接你的是辆破面包,你说这算啥事儿?

嘀嗒出行现在也学聪明了,开始用AI算法来主动识别车辆信息。

据说,这套AI系统可厉害了,通过分析车主和乘客之间的聊天记录和语音通话,就能判断出是不是换车了。

你还别不信,这IM消息识别准确率高达99%,语音通话识别准确率也达到了80%,这技术,杠杠的!

光靠平台努力还不够,咱用户也得积极参与进来,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上车前,记得仔细看看“车主信息核验卡”,核对一下车牌号、车型啥的是不是和App上显示的一样,要是发现不对劲,立马拒绝乘车,并向平台举报。

这种时候,可别怕麻烦,安全第一!

嘀嗒出行为了让大家伙儿出行更安心,还真没少下功夫。

2023年8月,考虑到未成年人独自乘车安全问题,在App端上线了“未成年人乘车保护”功能,家长可以在App内为孩子设置专属的安全守护,包括行程轨迹实时追踪,一键紧急求助等。

这对于那些不得不让孩子独自出行的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颗定心丸。

2023年10月,他们还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安全护航季”活动,通过安全知识宣讲、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车主和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这说明,嘀嗒出行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安全,还注重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这才是真正的“软硬兼施”。

2024年1月,嘀嗒出行还与某保险公司合作,对“行程意外险”进行升级,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赔付金额,简化了理赔流程。

万一真出了啥事儿,也能得到及时的赔偿,这确实能让人心里踏实不少。

2023年5月,嘀嗒出行引入了一套“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通过分析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来判断车主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的风险。

一旦发现车主有疲劳驾驶的迹象,系统会及时提醒车主休息,并限制其接单。

要知道,疲劳驾驶可是安全出行的头号大敌,这套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因驾驶员疲劳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023年11月,嘀嗒出行对“黑名单”机制进行了优化,扩大了黑名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黑名单的生效条件,并对黑名单用户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对于那些恶意用户,就得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让他们无处遁形。

2024年2月,为了保障春运期间的出行安全,嘀嗒出行还联合各地交通部门开展了“春运安全行”专项活动。

在春运这个特殊的时期,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大家伙儿都能平平安安回家过年。

话说回来,安全这事儿,光靠平台努力还不够,还得靠大家伙儿自觉遵守规则。

嘀嗒出行在《顺风车用户行为管理规范》中,对各种违规行为都做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比如车主或车辆信息与订单不符,就要被扣分、限制接单,甚至永久封号。

嘀嗒出行还会定期公示违规用户,并引导乘客主动监督,让那些想钻空子的人无处遁形。

为了让大家伙儿更好地使用嘀嗒出行,我再给大家伙儿支几招:

车主篇:

刷脸的时候,确保车内光线充足,面部无遮挡,网络良好。

尽量靠边停车,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操作。

如果车辆信息有变更,及时在App内更新。

乘客篇:

上车前,仔细核对“车主信息核验卡”,确认车辆信息与订单相符。

遇到人车不符的情况,拒绝搭乘并及时向平台反馈。

如果车主正在进行人脸识别,耐心等待,等他识别通过后再上车。

安全出行,人人有责。

嘀嗒出行在安全保障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同时也需要用户、行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顺风车出行环境。

希望以后大家出门打顺风车,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0 阅读:1

小罗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