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战略博弈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任何涉及核心资源的跨国交易都可能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香港富豪李嘉诚拟将旗下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东西两端的关键港口——以190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行为,已绝非单纯的商业套现,而是被推向了中美地缘政治较量的风口浪尖。从中国视角看,这场交易的本质,是将国家战略命脉拱手让予敌视中国的势力,是资本逐利对民族利益的背叛 。
一,港口交易:一场精准的“战略断链”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贸易的咽喉,承担着中国与拉美地区60%以上的货物运输量。一旦港口运营权落入美国之手,特朗普政府可随时对中国商船征收高额“过路费”,甚至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封锁航道,迫使依赖运河的拉美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队。
更危险的是,美国借此掌控全球物流数据,可精准分析中国贸易动向,为后续制裁提供“靶向打击”依据。而李嘉诚出售的43个港口遍布“一带一路”沿线23国,其网络化布局的丧失,将直接削弱中国对国际航运体系的控制力,为美国破坏“一带一路”提供抓手。
二,美国意图:从芯片到港口,遏华逻辑一脉相承美国对华打压早已突破商业范畴:从非法扣押孟晚舟、围剿华为,到强卖TikTok,再到以“国家安全”为名切断中国芯片供应链,其核心目标正是掐断中国崛起的关键命脉。此次港口交易中,贝莱德财团与美国政坛关系密切,特朗普更公开支持该交易,直言“绝不让港口落入中国之手”。这与此前美国以“芯片禁令”胁迫盟友对华断供如出一辙——港口与芯片,都是美国对华“战略绞杀”的武器。李嘉诚的“配合”,无异于为虎作伥。
三,国家利益高于商业逻辑:中国有权亮剑面对如此明显的战略威胁,中国并非无计可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交易需接受国家安全审查。长江和记作为香港注册企业,其重大资产处置必须符合国家利益。港澳办已多次表态“企业需三思后行”,外交部亦强调反对“经济胁迫”。若放任交易完成,将开创危险先例:中国资本控制的全球战略资产可能被逐一“收割”,最终危及能源安全、粮食通道乃至海权根基。
结语:商人可以无国界,但资本必须有底线李嘉诚曾声称“我只是一个商人”,但历史早已证明:当资本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时,任何“商业自由”的辩解都苍白无力。
华为在制裁中自主突围,证明了民族企业的脊梁;而李嘉诚的“撤资式套现”,却将中国推入战略被动。中国有权依法叫停危害国家核心利益的交易,更需以此为契机,构建关键领域资产的“安全防火墙” 。当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肆意挥舞大棒时,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必须比资本的游戏更坚定、更果决。

那巴拿马的国家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