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闪购: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科技一言楠尽 2025-04-26 13:37:14

导读:闪购本质上把多数的非即时配送的商品,与小部分需要即时配送送的商品打包在一起,给市场讲了一个“闪送万物”的资本故事。

2023年,美团内部战略会上,创始人、CEO王兴说,要学习亚马逊的 「逆向工作法」——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做重大决策,企业必须先搞清楚客户究竟要什么,再进行逆向操作——“美团学习亚马逊还远远不够,连僵化式学习都算不上”。

谁想得到没过两年,美团不但快速学完了“逆向工作法”,甚至在模式上都能把亚马逊按在地上踩两脚。

这事儿源于美团最近大肆推广的“闪购”业务。

美团核心高管的公开表达的意思是:别人做外卖纯属捣乱,是“狗急跳墙”,只有咱正统的美团才有资格玩即时配送,新发布的“闪购”,将把“大而无用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这话说的……贝佐斯听后会流泪,刘强东会沉默,马云能笑一整天。

他可能不知道,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仓配体系,正是亚马逊在30年前创立的全球电商标准,直到现在,仓配体系与FBA(物流服务)也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优势,占总电商收入的近4成。

暂且归结为这位美团高管开会时候没怎么认真听讲吧,毕竟电商仓配体系创立的年头久远,1995年,大多高管们还在上小学。

1

美团强推“闪购”业务并不意外。

一方面,美团核心的外卖业务已经占据70%的市场份额,是市场绝对寡头,但在资本市场看来,增长已经接近天花板,所以公司必然要利用现有运力寻找其他业务突破口。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监管完善与骑手的社保等基础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团也面临着选择——如果跟进,就会损失掉原有可以轻松获取的利润,不跟进又显得有违政策,在舆论上很被动,毕竟“被困在算法里的骑手”,已经是社会共识。

所以美团选择了第三条路——给你们再多派几单,配送不能停,抽佣自然也不嫌多。

这就是闪购的基本构成——除了外卖,还可以配送蔬菜水果、休闲食品、数码家电、美妆护肤、潮流玩具、运动用品、鲜花绿植、母婴用品、宠物用品等等。

但与传统电商不同的是,这些货源绝大多数不是美团自有或把关检验的商品,售后等自然也和美团关系不大,简单理解闪购就是“跑腿 Pro Max”——用现有的运力单元,去你家附近的商家那取货送到你家门口,主打“30分钟送达”。

从业务逻辑上看,没毛病,是美团典型的从核心出发,扩展边界业务。

但回到王兴推崇的“逆向工作法”——先搞清楚客户究竟要什么,再进行逆向操作,就有点说不通了。

很难相信10万人体量的公司,能步调一致的认为所谓“30分钟送万物”可以取代传统的仓配体系,如果是,那大概是加班时黑外卖吃多了……

所以它更像一个营销口号,“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败了也不亏”,先例就是目前市场份额不足1%的美团打车。

2

因为“30分钟送万物”是个伪需求。

这里有必要拆分一下,类似于外卖,蔬菜水果,以及医疗用品、药品,的确有着即时配送需求,这些直接关系到用户能不能饿的时候吃上饭,生了火能不能做上饭,突发疾病时候能不能吃上药,这些100%的即时需求,越快越好,不仅是美团,包括阿里、京东、以及不少区域性公司,也都在做。

然而于多数的数码家电、美妆护肤、潮流玩具品类,用户的第一诉求并不是“快”,而是质量、价格、选择权——很难想象用户为了开一局王者去下单闪购一台游戏手机,大概率也不会因为着急看球而闪购一台电视。

闪购本质上把多数的非即时配送商品,与小部分需要即时配送送的商品打包在一起,给市场讲了一个“闪送万物”的故事——同时为了把故事圆上,不得不“违背祖训”,开始向传统电商的仓配模式开火。

从美团闪购的宣传片传达出的信息来看,就是把传统电商仓配体系当成靶子,用一只狗的形象化身“传统网购”,则是暗示京东代表的当日达,次日达。

“你们居然能忍受等一天,去挑那些品类又多,质量又好,价格又低,甚至还有售后保障的东西,让我闪购故事怎么讲?”——这或许才是广告人要传达的内心OS。

稍微有点商业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白,闪购和仓配体系压根不是一回事,闪购是对“急、小、频”场景的解决方案,强调速度与便利;自营仓配是对“全、大、稳”场景的基础保障,强调的是品类深度、成本效率以及价格、售后覆盖。

再从经典的“人、货、场”模型来看。

在“人”维度上,传统仓配依赖集中化、计划化的仓内与配送团队,效率稳定;闪购模式则以实时调度、骑手网络见长,但实际情况下受制于骑手调度、路况等因素,部分订单可能延迟,平台不得不动用“罚款”手段倒逼订单时效性,骑手们则又回到了“算法”里疯狂内卷。

“货”维度上,传统大仓能提供丰富 SKU 和低成本存储,适合囤货标品及长尾商品;闪购前置仓则以少量高频 SKU、快速周转为特色,但很难支撑起大件与多品类,同时对第三方商家的品控、售后等也难以把控。

“场”维度上,传统仓配服务半径广,可以满足远场、大促、批量采购场景;闪购模式是锁定近场、高频、即时场景,强调速度与便利——但受限于“货”的限制,核心场景依然只是外卖为主的即时响应需求。

更进一步,类似京东自营的仓配模式,在商品属性上拥有“物权”,在商品广度与价格上是通过深入到产业带来完成降本增效,甚至基于庞大的消费数据可以反向定制产品,给商家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间,这些都是闪购无法做到的。

看到这你应该也清楚了,两者其实是在满足不同生活需求,本来就没什么可比性,甚至可以在同一平台生态中协同共存——只不过,建立仓配体系的成本和难度要远大于闪购模式,至少对现阶段的美团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随着京东外卖的上线并快速冲破千万级别的日单量,美团似乎感到了基本盘层面的威胁,所以诸多“荡妇羞辱”式骂街小连招都比划上了。

实在是没必要。

3

在2023年全年规模性盈利后,美团的增速已经逐步回落,市场对美团的前景也并不乐观——如果从今年初开始计算,美团的股价几乎是大型互联网公司里表现最差的。

截止4月24日,美团股价在2025年已经下跌近15%,同一时期,阿里和小米增长了近40%,腾讯增长了近13%,快手增长22%,网易增长17%,百度增长4%,拼多多增长3%,如果用中概互联网指数(KWEB)的+9%增长作为基准,美团被已经大盘甩在后面。

有券商就预计,2025开始美团营收增速将回到20%以内,股价拉胯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前面提到的——核心业务逐步见顶,竞争对手的进入以及市场监管环境的变化,会侵蚀美团利润。

所以美团不得不依据现有业务模式,把在水下运行多年的“闪购”推向前台,去满足资本对公司成长性的追逐——不过从重燃打外卖大战、推出闪购品牌的近两周股价来衡量,市场完全没有买账,反而更多投资者选择抛售离手。

如果脚踏实地的从外卖出发,一步步扩展边缘业务,牺牲短期盈利,相信美团是有机会做到亿级日单量,但为了一个并不能逻辑自洽的故事,主动去攻击在中国已经发展十几年、给中国互联网与零售体系带来巨大变革的体系,格局有点过于小了不是?

总结一下:美团闪购模式通过“即时性”切入市场的路径很清晰,但其本质还是流量驱动的轻资产模式,在供应链稳定性、商品质量、商家生态健康度及长期盈利能力上存在短板,未来必须要在智能调度、品类扩展、生态闭环建设乃至骑手保障上有所突破,如果一再灌输“万物都要30分钟送送”,踩一捧一,可能又会陷入低质量竞争,而这将造成平台、商家、骑手的“三输”局面,也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最后一句话送给“闪购”: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参考资料:

谁在管理美团:王兴、7 名高管和两个核心决策小组美团闪购广告片王莆中:美团非餐饮品类破1800万单 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

1 阅读:151

科技一言楠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