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过着“神仙日子”:打打报告,放放几炮,混几个月就退役

宠球儿 2022-12-05 16:58:59

台岛最近公布了11月30日在金门、马祖组织的实弹射击训练情况,虽然说是“检验部队训练效果”,但因为公布该消息时恰逢美国刚公布最新版“中国军力报告”后不久,就显得十分刻意。而且还特意强调该地距离厦门不过数公里,似乎在暗示我们会使用美国在“报告”中提到的“封锁”战术。可从这次台岛金门、马祖守军的实弹演练效果看,似乎他们并没有能力破解“封锁”,因为金门、马祖岛上最厉害的武器可能就是105榴弹炮了。当然,虽然效果达不到预期,但起码这些“二战装备”开火时的光影效果还是很好看的!

当然,作为“拱卫”台岛的最前线,金门、马祖、马祖等所谓“离岛”一直是台岛守军的关注重点。但意外的是,从这次金门、马祖实弹训练拉出的装备看,他们只有105榴弹炮、120迫击炮、42迫击炮、20机炮和M60A3坦克、CM21装甲车等装备而已。虽然这些装备拉到海边一起开火时的“局部场景”也比较好看,但如果说金门、马祖守军想凭借这些“二战遗产”就想成功防御,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金门、马祖等又是台岛“前线中的前线”,而近来台海局势紧张,于是台岛所谓的“澎湖防卫指挥部”也加紧了演练频次,将“镇疆操演”防护射击训练,从过去每两个月一次,调整为每月实施;而金门、马祖及东引岛的实弹射击训练,也从过去每季度一次,调整为每两个月实施一次。

其实即便以调整后的训练频率看,台岛这几个外岛防御圈也根本不堪一击,试想官兵1、2个月才有较为接近实战的实弹射击训练、坦克和装甲车才有机会开到翻滩头阵地打上几炮,这种敷衍的训练让士兵如何能保持武器操作熟练度?而台岛对这几个第一线岛屿的武器装备配置也让人很无语,想必岛上士兵也没有信心凭借这些装备可以完成守岛任务吧!

就拿此次金门、马祖实弹射击训练中火力最猛的“105榴弹炮”为例,这种台岛陆军现役的“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最早是从美国1940年研制的M2A1 105毫米榴弹炮(二战后改名M101)仿制而来。1973年开始仿制,1974年10月完成第一门,在改良后实现全部零件自产,1977年量产后服役至今。

这种105榴弹炮为牵引式机动,8人一组手动操作,最大射速为每分钟4发,最大射程11公里左右。这种“二战遗产”不但成为金门、马祖守岛主力,还年年出现在“汉光军演”中。虽然台岛这种105毫米榴弹炮威力在现在早已不够看,也曾被岛内批评无法承担守岛重任,但台岛军方却一口咬定该炮保养状态良好,可以满足战备需要,直到现在也没有退役打算。从以前金门、马祖守军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105榴弹炮的保养状态确实不错,表面油漆崭新、轮胎花纹没有怎么磨损,并且炮架还刷上了“每周机油,每月黄油”的保养提示标语。可以说,以这种保养状态看,日后肯定是国内各军博“收藏名单”上的珍品!

而图片中这3辆在海滩开炮“怒吼”的M60A3主战坦克,则是金门、马祖岛上机动防御装备中的绝对主力。但说实话,在金门、马祖这么小的岛上,部署沉重的主战坦克其实用处不大。并且这些M60A3主战坦克都是台岛在1995年接受美军的“军事废品”,虽然当年这460辆M60A3主战坦克让台岛陆军着实“抖”了起来,但由于该批坦克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40多年,不但整车性能早已不是解放军15式、96式、99式等坦克的对手,就连自身妥善率都开始大幅下降,陷入保养困难、维护费用大幅攀升的窘境。M60A3配备的105毫米主炮现在对96式、99式的正面装甲无能为力;自身的250毫米均质装甲也无法抵御我们125毫米主炮射击,虽然M60A3以前有附加的反应装甲,但后来因超期而报废,导致M60A3现在只能“果奔”。

金门

当然台岛正等待向美购买的M1A2T主战坦克到货,届时这种老旧的M60A3主战坦克就会陆续退役,但金门、马祖岛上则肯定不会等来M1A2T主战坦克,因为其自重太大,这对于金门、马祖这种小岛来说等于丧失了机动性,只能当做固定炮台使用。而同理,台岛也不会将其他先进装备部署到“第一线”的金门、马祖等小岛上,毕竟这里即便换装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因为距离太近、没有纵深而只能被动挨打。所以台岛对于在这些外岛上进行的实弹射击训练目的还是十分清晰的,也就是“展现防卫作战决心”而已。而岛上的官兵也是这种心态:平时收集点情报报告上去,再每隔2个月打几炮过过瘾,混几个月就退役不是挺好吗?

因此,像这种“放烟花”的图片我们最少每个月都能欣赏一次,毕竟这种“老古董”的表演,可是看一眼少一眼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