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春节,一个新兵看着香喷喷的杀猪菜落泪,他的做法却令人感叹

齿轮探秘者 2025-03-26 14:41:18

1981年的春节,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味道,对于二十岁的李明志来说,这却是一个滋味复杂的节日。他独自一人在部队的食堂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李明志来自河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为了改变家里的窘境,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1981年的春节,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过年。往年的春节,即使只有半斤肉,也是全家最快乐的时光。父母总是偷偷把肉夹给孩子们,自己却舍不得吃。如今,看着碗里的饺子,李明志想起家里的父母和妹妹,不禁思念万分。班长老张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关切地询问,李明志只是勉强地笑了笑,说没事。可这思乡的愁绪,却像饺子馅一样,紧紧地裹在心头。

命运的安排,让李明志来到了炊事班。最初,他以为可以远离艰苦的训练,吃饱穿暖。炊事班的工作远比他想象的要辛苦得多。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生火烧水,洗菜切菜,一直忙到深夜才能休息。繁重的劳动让他疲惫不堪,手上也磨出了水泡。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有些后悔。

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老班长找到了他,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点醒了他。“咱们炊事班肩负着全连战士的胃口啊!战士们训练辛苦,要是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那还怎么保家卫国?”老班长的话,让李明志豁然开朗。他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也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不再抱怨,而是积极地学习厨艺,琢磨着如何做出更美味的饭菜。

李明志的厨艺日渐精湛,战友们对他的菜赞不绝口。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体会到了为集体服务的快乐。家里的情况却让他放心不下。父母都是农民,收入微薄,还要供养两个妹妹。父亲在信中劝他别当兵了,说隔壁老王家的儿子开小卖部,一个月能挣好几百。母亲虽然支持他,但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母亲疲惫的声音,他都感到心酸。

1982年的春节,连队组织包饺子,李明志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和面的时候,他又想起了家里的情况,不知道父母和妹妹们能不能过个好年。想到这里,他的眼泪不自觉地掉进了面里。他赶紧擦干眼泪,继续和面,心里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

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强忍着泪水,向母亲报平安。得知父亲为了给妹妹们买新衣,大冷天还在外面打工,李明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他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退伍,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1983年,李明志退伍了。他用在部队攒下的积蓄,开了一家小饭店。创业初期,生意并不顺利,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也有人劝他另谋出路。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用最好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菜肴。他每天起早贪黑,不断钻研新的菜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母亲心疼他太辛苦,劝他不要太拼命。李明志却说,他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很充实。他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明志的饭店逐渐有了名气,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他终于实现了当初的诺言,让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1988年的春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父母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父亲也终于认可了他的选择。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是老班长打来的。老班长退休了,想来他的饭店帮忙。李明志欣然答应,他知道,没有老班长的教诲,就没有他的今天。

看着身边的家人,想着远方的战友,李明志感到无比幸福。他举起酒杯,感谢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感谢部队的培养和教育。他知道,这份责任和担当,将伴随他一生。

夜深人静,李明志站在阳台上,回想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和创业经历。他明白,人生就像做菜一样,需要不断尝试,不断调整,才能最终做出美味佳肴。他感谢部队的磨砺,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生活给予他的一切。

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依然存在。但李明志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家人的支持和一技之长。他会继续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么,您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李明志一路走来,最终实现了梦想呢?

0 阅读:0

齿轮探秘者

简介:探究齿轮运转的奥秘,揭秘生活背后那些环环相扣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