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历史是一杯甘醇的茶,时常读来回味悠长,引发人们无数的深思和遐想。
在晚清那个混乱的时代,奸臣当道。国家内忧内患。
国家的大厦随着腐朽的统治很快倾斜,外国侵略者对这块”蛋糕“垂涎已久,风雨飘摇之中,终于,事情愈发严重,慢慢无可挽回。
1900年,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慈禧看到侵略者已经兵临城下,士气正高涨,可预见到,紫禁城再也没有她们的容身之所,于是慈禧携幼帝光绪帝一同踏上逃亡之路。
在逃亡的这段历史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不怎么起眼的人物,那就是在慈禧慌不择路准备离开之时,特意下令被埋进深井的珍妃。
珍妃是光绪帝极为宠爱的一个妃子,那么,慈禧在这样紧张的境况下,处死珍妃的理由是什么呢?
恩宠无双珍妃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笔墨不多,甚至人们对她具有记忆点的方面,就是慈禧逃亡时对她的处置了,作为晚清非常有手段的统治者,慈禧的每一步做法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珍妃少时便与姐妹一同进宫参加选妃,双双入围,二人都得到了妃位,她被封为珍妃,其姐妹被封为瑾妃,但她比另一位姐妹更加受宠。
《清稗类钞·宫癖类》对于两姐妹的恩宠情况有过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绪帝对两姐妹都非常宠爱,特赐珍妃、瑾妃褒奖,其中珍妃长得尤其绝色,更得帝王喜爱。
珍妃为人开朗活泼,充满生机,性格十分讨喜,对于晚清这个大染缸,能够很好地适应。她接受和学习能力也非常强。
珍妃也同现在的小姐妹一样非常喜欢拍照,但在当时照相机可是污巧之物,会取人魂魄,致使人们折损寿命,人们大都对它避而远之。
珍妃却对照相机喜爱异常,她对新事物有很好的包容性,并不会随大流厌弃照相机,恰恰相反,对照相机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拍好多照片。
她不但自己玩,还常常拉着皇帝一起拍照,当时的光绪帝也十分开明,并不在意这些鬼神之说,两人志趣相投,常常有很多话题。
光绪帝当时的处境非常艰难,朝堂被慈禧把持,自己也被软禁,心中郁闷难当,这时珍妃那种对生活充满生机的样子就走进了光绪帝的心里。
珍妃不像其他妃子一样一板一眼,做事规规矩矩,她跳脱却也圆滑,很会看脸色讨得皇帝开心,皇帝也愿意宠着她,慢慢地,珍妃宠妃的名号传遍六宫,无人不知。
珍妃得到皇帝的恩宠,那么自然就与和光绪帝对立的慈禧太后的关系十分恶劣,为了很好地控制皇帝,慈禧从自己的家族里为光绪帝选了一位皇后。
皇后并不受宠,光绪帝一生最讨厌受制于人,因而即便皇后什么都没做,夫妻关系也十分淡漠,形同陌路,皇帝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珍妃。
皇后不受宠,珍妃又十分张扬,慈禧便暗暗记恨上了珍妃,于是经常用各种借口找珍妃的麻烦,两人一度势同水火。
珍妃有了皇帝的宠爱,做事愈发放肆,她在背地里怂恿光绪帝同慈禧对立,吹枕边风,致使本就薄弱的母子关系更加脆弱。她在私下里还胆大包天进行倒卖官爵的生意,获取钱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火,她的作为被慈禧发现了,慈禧抓住机会责罚了她,赐给她最为严重的庭杖。
珍妃与慈禧一直不对付,后来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之时,珍妃十分支持,也为皇帝提供了许多助力,后来变法失败,慈禧对任何影响到她权势的人痛下杀手。
不远千里,调派人手,最终戊戌六君子全部毙命,手段十分残忍,对于珍妃这种支持戊戌变法的人自然没有好下场。但是由于家世不错,慈禧不能随意打杀了去,便留了她一命。
珍妃每日都要去慈禧宫里学规矩,接受各种磋磨,日子水深火热,皇帝也无能为力。慈禧是晚清非常有头脑的一位政治家,对于珍妃的小伎俩,完全不够看。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北京城摇摇欲坠,慈禧连忙带着光绪帝逃亡,在走之前,下令处死了珍妃。
珍妃的死因对于珍妃的死因,众说纷坛,期间流传了许多角度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便是珍妃长得十分貌美,慈禧担忧在逃亡的过程中护不住珍妃,而被敌军冒犯,致使皇家颜面受辱。便让人将珍妃投入故宫的一口深井中,活活淹死,临走之前还在井盖上放置大石块,彻底绝了珍妃的生路。
另外一种说法是慈禧看不惯珍妃这么多年的作为,况且珍妃与皇帝两人联合对付她,还为皇帝出谋划策,出了很多鬼点子,让慈禧十分不顺心。
故而慈禧临走之前不欲带上珍妃,直接令手底下的人将她打杀了去,投入井中。
最后一种说法便是大军临行之时,珍妃教唆光绪帝不要离开紫禁城,连连否定慈禧的决断,一时绊住脚步,众人不得前行。当时情况严峻,慈禧大怒,为了不让她拖住前行的时间,便把她扔进了井里。
此间种种说法,皆有其可寻之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珍妃惹了慈禧震怒,使得慈禧下了狠手。
珍妃死于慈禧寝宫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一口深井中,后来这个井便被后人命名为”珍妃井“,如今我们去故宫参观时,就能见到它的真面目。
结语那个活泼大胆,不受规矩束缚的女子,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识和思想。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她赌上了自己所有的身家性命。
不可否认,这份危险,孤注一掷却又甘之如饴的感情,曾经也照亮过光绪帝荒芜的内心。
珍妃一生虽然荣宠,但是生命十分短暂,在慈禧把持朝政的局势中,珍妃看不清自己的处境,不懂得明哲保身,年纪轻轻就丧命于井中,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