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爱听风的知了
编辑/爱听风的知了
小时候我家门口有个修自行车的,我们都叫他老刘,他比较惨老婆跟人跑了,自己带着一个儿子守着摊子过活。附近的人经常问他:“你孩子长大了想干嘛?”老刘一边擦着手上的油渍一边说:“读书上大学,读好了有饭吃,读不好就跟我一样修车吧。”看似朴素的一句话,这背后却提现出了一套“穷人式养娃”的逻辑。很多底层家庭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他们拼了命地想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但他们爱的方式、想法、眼界,语言方式就像一把无形的绳锁,紧紧勒住了孩子的翅膀。底层父母到底是怎么“毁掉”自己孩子的呢?看看下边的网友怎么说?
看完视频下边的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起来看看
孩子能接受有个平凡的父母,父母为什么却接受不了有个普通的孩子呢?
经济条件不好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个个都是刘强东,能出人头地;家境优越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生活过的开心就行。
那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给过啥帮助,等到孩子长大了,却指责自己的孩子没出息。
那些只提供微薄经济支持的父母,奢望孩子能成就非凡的事业,像是在刮福利彩票!
我父母:不需要我的帮忙的时候,就说我年纪小;一旦用的上我的时候,就指责我这么大了还派不上用场。我小时候指出过我爸妈做的不对地方,他们斥责我不懂事。我长大了还没结婚,还没给家里挣钱,他们数落我都这么大了,还把自己当小孩。
我上大学那会儿计划跟朋友去旅行,我妈说:“咱们家什么经济状况你不知道吗?还学别人去旅行。”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和同学出去玩时老是顾虑父母的态度不敢多花钱。我身边好多朋友的父母都是如此。
我父母一手束缚了我的发展,他们反过来埋怨我一事无成。我现在也有这种感受。我不是怨恨他们,只是老一辈被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太深。
每次想去旅行,我都不敢告诉家人,生怕他们指责我乱花钱。
我一说旅行的想法,我爸妈就会冷嘲热讽,说我有钱了开始学有钱人享受了,还会骂我喜欢攀比。
在我面前我妈总是说表妹有多么的能挣钱,一年能挣几十万,言语之间充满了各种羡慕。她不知道是我表妹的各种名贵包、首饰、奔驰大狗都是我姑给买的,还有表妹的房租水电费都是她妈交。我爸的工资全都补贴给了我弟做家用。我妈一年到头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天天在我面前哭穷让我挣钱了给她买。我爸的工资加上老家十亩地一年能有十几万的收入,也好意思在我面前哭穷。我对我妈没有同情心,对这种重男轻女的父母难以共情。 这种生了儿子的中国式父母直到他们生命终结,才能得到解脱。
我小时候多夹几筷子菜,都会被我爸妈辱骂贬低。在这种长期压抑的家庭氛围中,我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和抑郁症。就这我妈还经常在我面前提谁家娃多么孝顺给父母买了啥。我对父母的所作所为特别反感。堂哥偷走钱、我弟抢走土地,我父母都不敢吭声,反过来拿我当出气桶。长大了我毅然决然搬离了这个家。
我有无数次想离家出走的想法,但一直狠不下心。长大了我接受自己不被爱的现实,我选择在精神上疏远他们,尝试自我疗伤。
我妈一直在我跟前念叨邻居家闺女给父母买了啥啥,谁家孩子这个月给父母转了多少钱。遇到这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我身边谁的父母给他家娃买了车,谁的父母给他家娃开了店,怼的他们无话可说。
我妈的口头禅:“我对你这么严格,都是为了你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我自个。”
这种来自父母的鸡汤,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是她做事态度端正,三观正就行,哪怕他们一个月挣3000快钱都没关系。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18岁那年,正好有个机会是家里可以托关系给我争取一份工作,需花两千块钱。母亲知道后告诉我别去了,家里没钱。我只好听从我妈的话没去,后来亲戚问我妈为啥这么好的工作没去?我妈敷衍地说谁知道他为啥不去?社会底层家庭出生的孩子生活本就不易,既然大人无法给孩子富裕的生活,又何必带他们来这个世上遭罪呢?
我妈经常说的话:“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你看看别人家孩子”“要是喜欢别人的父母,你就去别人家”。
我现在三十岁了终于跟自己妥协了,接受父母不爱我的事实。我再不会顾忌父母的感受,直接警告他们,你们当年怎么对我,我以后会怎么对你们。想要回到以前事事让我妥协的年代门都没有。
其他网友认为:
总之,生活在底层的很多父母其实挺无辜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从来没学过怎么表达情感、怎么尊重他人,怎么引导孩子成长。他们太想孩子过的好了,但不知道“怎么才个好法”。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你的孩子也许正在愤怒、挣扎、反抗,你可以原谅他们的懵懂,你更应该选择放手,敢于打破这条代际传递的链条。教育的意义不只在“用自己的经历去要求孩子”,更在于“沟通与疏导,不是一味的打压”。
看完文章请把自己的观点打在评论区一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