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傲睨得志

城市没有距离 2025-04-03 22:31:26

根据多方资料的统计,与邯郸相关的成语共有1584条。这些成语大多源于邯郸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或文化背景,涵盖了思想、政治、军事、风俗等多个方面。邯郸作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张松到了许都驿馆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张松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左右近侍先要贿赂,却才引入。”睨:斜看。形容意得志满,傲视一切的神情。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建安九年(204)攻下邺城(即今邯郸市临漳县西古邺城),同年晋位丞相,后封魏王。长期经营邺地达16年。其间,以邺城为根据地,统一了北方的割据局面。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卒于洛阳,谥号武,葬邺城高陵。魏文帝黄初时追尊武帝,庙号太祖。有关曹操的墓葬,一直为史学界所关注,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在《曹操墓所定》一文中,依据古籍记载,实地考证,论证曹操墓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2009年年末,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在北京宣布,曹操基在安阳市西高穴村被发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时舆论哗然,包括业界专家在内,也各持说辞,舆论不一。直至2010年1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聚焦曹魏高陵”考古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在总结时,才以“高穴村大墓是否曹操墓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根据日前的证据,我们初步断定该墓为曹操墓。今后,还会随着新的证据的出现,不断检测这一初步结论是否正确”作为阶段性结论。不管曹操墓葬的具体地址在河南河北两省之何地,邺城才是他生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政治舞台。他的墓地,包括墓葬所反映出的所有信息,均属古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展部分。

“傲睨得志”原意是指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形容因达成目的,心中满足,骄傲自大,看不起旁人。这个成语虽然带有贬义,但也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保持谦逊,戒骄戒躁:傲睨得志中的“傲睨”部分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或达到目标后,很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然而,真正的智者应当保持谦逊,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应因此而轻视他人。谦逊使人进步,骄傲则可能导致失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得志”一词意味着实现了愿望或目标。然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初心,被成功的光环所迷惑。因此,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守最初的信念和追求,这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尊重他人,和谐共处:傲睨得志中的行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破坏人际关系。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们的地位高低、成就大小。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来源: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

0 阅读:0

城市没有距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