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又干了一件让人“看不懂”的事——在京东外卖业务刚起步的关键时刻,他居然亲手给自家平台套上了“利润锁链”,规定净利润率不得超过5%。
这个数字别说在互联网行业,就是放在传统制造业都显得过于苛刻。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位叱咤商界二十余年的企业家,竟对着管理团队放出狠话:“超过5%,我要处分人的!”
这事儿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八成会被当成商业炒作。可刘强东是谁?当年他放着中关村柜台生意不做,非要跑去建物流仓库时,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后来他坚持给快递员交五险一金,业内都说京东要完蛋。结果呢?京东物流成了行业标杆,现在他又把同样的倔劲儿用在外卖战场上。
说到底,这个从苏北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骨子里始终揣着对“吃”这件事的特殊情结。他自己开过餐厅,知道后厨案板上的油渍怎么擦都擦不干净,更清楚老板们看着平台账单时的心绞痛——据说现在外卖平台抽成加上广告费,扣点能冲到30%,逼得餐馆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关门大吉。
有人说刘强东在作秀,可你见过拿真金白银作秀的吗?今年3月起,京东外卖给全职骑手交五险一金的动作就没停过,光这笔开支每月就得烧掉上千万。更绝的是他们搞的“0佣金”政策,愣是把美团、饿了么玩了十几年的商业模式掀了个底朝天。
要知道外卖行业向来是“雁过拔毛”,平台赚的就是中间差价,可老刘偏要反着来——按照他自创的“三毛五理论”,每赚一块钱得掰成三瓣儿花,七毛留给合作伙伴,三毛五给团队,剩下三毛五才能装进自己口袋。
这招“七伤拳”打出来,整个行业都坐不住了。别的平台骑手还在为社保发愁,京东这边已经把劳动合同签到了五万名全职小哥手里;别家餐馆老板看着越来越薄的利润唉声叹气,入驻京东外卖的店家反而能把省下的佣金用在食材升级上。
最狠的是那句“不靠算法压榨”,明摆着在戳竞争对手的脊梁骨——你们用大数据算计骑手送餐时间,用排名规则绑架商家搞低价竞争,这些套路在京东外卖这儿统统不作数。
当然有人质疑这是不是京东在打价格战,可仔细琢磨老刘的布局就会发现,他压根没想走烧钱换流量的老路。从只接品质堂食餐厅的“洁癖式”准入标准,到承诺永不触碰食品安全红线,这套打法看着温吞,实则刀刀见血。
毕竟在吃进嘴的东西面前,老百姓要的不是眼花缭乱的补贴,而是实实在在的放心。这不,上线才40天,日订单量就破了百万大关,那些月销2000单的爆款店铺,哪个不是靠真材实料拼出来的口碑?
要说最让人捏把汗的,还是刘强东给自己团队戴的“紧箍咒”。5%的净利润率红线,放在互联网行业简直像是天方夜谭。看看那些动辄20%以上毛利率的外卖平台,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可老刘偏要较这个真,他说现在中国几大平台的利润和市值,完全能支撑起给骑手交社保的支出,不能总让底层兄弟用无保障的生活来换老板们的财富自由。这话听着刺耳,却结结实实戳中了行业的痛处——当资本狂欢的盛宴建立在无数骑手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之上,这样的繁荣又能持续多久?
最新消息是京东外卖又要放大招,准备砸百亿搞全民补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波操作和当年网约车、共享单车的烧钱大战根本不是一回事。老刘在内部反复强调,补贴要补在刀刃上,要让大家看到真品质,而不是便宜货。这种带着“道德洁癖”的商业策略,在急功近利的互联网圈里显得格格不入,却意外地契合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毕竟谁不想吃得安全、吃得体面?
说到底,刘强东这次掀桌子式的改革,赌的不是短期流量,而是人心向背。当其他平台还在算计怎么从商家和骑手身上多抠出几个点,京东外卖却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变成了守护食品安全的盾牌、化作了骑手脸上的笑容。这种“反商业”的选择背后,藏着一个企业家最朴素的认知:生意要做大,但不能做绝;钱要赚,但不能赚尽。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刘强东内部讲话曝光,要求京东外卖利润不高于5%:超过5%,我要处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