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红军首长在一村民家连吃了三碗面,29年后才知他是毛主席

星河滚烫是光芒 2025-04-27 11:09:08

哥们,能不能请你搭把手,帮个小忙?这位穿着褪色灰军装、戴着八角帽的红军兄弟,有点尴尬地抓了抓头皮,看起来像是有啥难言之隐。

“有啥要我帮的?”张廷杰瞪大眼睛瞧着他。这当兵的,咋会找他这个平头百姓帮忙呢?

咱能给首长做点吃的吗?他有点风寒。”话音刚落,战士赶忙又说:“就做他一个人的量就行。”

从屋里溜出个小不点儿,是张瑞生,也就几岁的样子。他瞪大眼睛,瞅着爸爸和那位军人叔叔聊天。

【首长与三碗面】

老爸使劲地点了点头,嘴里说道:“这不算啥,再多几个人咱也能招待!”说完,他就转身去叫老妈准备做饭了。

“头儿”?是不是指那个个子挺高的家伙?张瑞生脑海里浮现出那些战士站在他家门口的画面。

1935年10月18号那天傍晚,陕北那边已经冷得不行。吴起镇张湾子村的乡亲们都在忙活着,准备过冬的东西。

这时候,他们一眼瞅见一队人身着军装,正朝他们村子方向迈步走来。

那军装是暗灰色的,看起来挺旧挺破的。这些当兵的头上还扣着村民们压根没见过的帽子,帽子正中间绣着一颗醒目的红五星。

士兵们脸上都带着倦容,可身上那股子劲儿却没丢。

张瑞生原本在家忙着干活,一听到外面有动静,立马放下手头的活,跑出来瞧瞧。结果看到三个军人进了村,正朝他们家的方向走来。

走在队伍中间的那位,个子挺高,身材魁梧,但脸色有点差,看起来像是不太舒服。当另外两个战士靠近我父亲张廷杰聊天时,他却选择站在不远处,没凑上前来。

张瑞生虽然没吭声,但心里莫名觉得那个军人挺亲近的,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往他身上瞟。那军人感觉到他的注视,便朝他咧嘴一笑。

那俩当兵的跟我爸说,想在他们家找个屋子住一晚。他们问得很客气,就像是在请求一样。我爸稍微愣了愣,然后就答应了。我们家正好有个空窑洞,可以给他们用。

当那两个战士领着那个高个子军人走向空荡荡的窑洞时,我爸妈开始在一旁悄悄嘀咕:“这战士是打哪儿来的?咱以前没见过啊。”

那肯定就是红军了。他们一进村,既不抓人也不乱来,就是想找个空屋子都会先跟我们说一声……

确实没错,人家说的很对!这支军队真的是为咱们穷苦人考虑的……

爸妈聊着聊着,情绪就慢慢高涨了。张瑞生一脸茫然地盯着他们看。

这时候,其中一个士兵走过来,跟父亲说,想让父亲给领导做一顿饭。

我妈立马进了厨房,动手做起荞麦剁面来。这是陕北那边特有的好东西,只要家里来客或者碰上过年过节,肯定得弄上一锅热乎乎的荞麦剁面让大家尝尝。

老妈正在那儿揉着荞麦面团,老爸也走进厨房帮忙。张瑞生见状,立马哒哒哒跑过去,站在厨房门口,悄悄听他们聊天。

我妈说:“他们那个头儿原来是感冒了,怪不得刚才站在后头一声不吭呢。”

过了一会儿,老爸开口了:“把那个羊肉酱端出来吧。”

家里放着一罐羊肉酱,那是中秋节那会儿杀羊做成的。

今年庄稼收成差,家里粮食紧巴巴的,但老爸还是咬牙决定,把这些粮食拿出来,好好款待红军战士们。

张瑞生那时候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等他慢慢长大了,才琢磨过味儿来,原来红军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他们是来保护大伙儿,不让地主恶霸再欺负咱们的。

荞面剁好了,老爸就从坛子里挖了点羊肉卤子,往面上一倒,然后就端出去给那个红军小兵吃了。

没过多久,战士捧着个空碗就回来了,他瞅着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大哥,咱们首长饭没吃好啊……”

行,给我再来一碗面。老爸接过碗,哐当哐当地又盛了满满一碗,浇上香喷喷的羊肉卤,递到我手里。

没过多久,战士又捧着个空碗走来了。老爸刚打算伸手接,就听见战士轻声问道:“能不能再给我添一碗啊?”

战士端走了第三碗面,接过碗后,他跟父亲讲:“大叔,我们头儿想跟你谈谈话。”

老爸跟着战士就往里走,进了窑洞一看,那位高个子首长正坐在椅子上呢,看上去精神了不少,脸上都冒汗了。

领导笑眯眯的,用他那地道的湖南话讲道:“转眼都一年过去了,我好久没尝到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了。真是辛苦你啦!”

老爸说:“咱们这儿感冒啊,就是得多穿点捂捂汗,汗出透了,病也就好了。看你现在出汗了,估摸着是快康复了。”

那天晚上,张瑞生跟爸妈挤在一个窑洞里。小家伙精力旺盛,闹腾到大半夜也没犯困,就一个劲儿竖着耳朵,听隔壁首长住那窑洞里面有啥动静。

那里头不停有人聊着天,一直到很晚很晚,夜深人静了才安静下来。

第二天,天才刚擦亮,首长跟那俩战士就走了。村子里的红军队伍也一下就没了影儿,就像他们压根没来这儿一样。

只有时不时从远方山谷里飘来的枪声,才能说明他们还在那里。

张瑞生一家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直到国家解放那会儿,他们才吃惊地知道:原来当年那个一口气吃了三大碗面条的高个子红军大官,就是咱们的毛主席!

毛主席和俩警卫员到他们家的那天,刚好是红军长征快结束,就差一天圆满收官的时候。

直到现在,张湾子村里那间毛主席住过的老窑洞,还常有记者来参观。张瑞生会一五一十地给记者们讲述毛主席在这儿吃面的往事,还有这些年张湾子村发生的种种变化。

在那个窑洞里面,现在还放着一张小方桌,旁边还有一盏老油灯。

瞅瞅窑洞里的光景,就好像能瞧见那晚,毛主席和红军领导们一块儿开会的情景。没错,还有毛主席吃着那剁荞面的模样呢。

毛主席讲过,那一年他吃的最对胃口的就是那三碗剁荞面。红军长征有多不容易,从这事儿上就能看出来。

【漫漫征途】

在那两万五千里的艰难路上,红军战士们只能吃野菜、没煮熟的米和青稞面粉这些。有时候,能有这些吃的都已经算很不错了。

很多时候,红军连像样的吃的都找不到。要是真饿急了,他们就把牛皮腰带解下来,放到水里煮一煮,就当是牛肉汤来解解馋。

一路上,喝的东西少得可怜,大家最常喝的就是老天爷赏的雨水,还有地上那些水塘里的自然水。

由于路太长,一路上村子稀少,所以他们很少有机会能补充食物。

但有件事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就算环境再苦再难,红军还是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队人拧成一股绳。

毛主席还有其他红军的大领导们,他们每天吃饭花的钱,跟所有的红军战士没啥两样,都是一块五毛钱里的1角5分。

一踏进草地,红军就碰上了前所未有的大难题。这儿的国民党坏蛋特别嚣张,老百姓吓得把家里能吃的都藏了个严实。

现在粮食彻底断了,战士们每天只能凑合着吃一顿饭,而且吃的都是像青稞、苞谷这样的粗粮,还经常填不饱肚子。

有那么一回,部队里头别的吃的都没了,只剩些豌豆叶和野菜能凑合着煮汤。说它是“汤”,其实更像是“带点叶味的清水”,毕竟那时候红军手里的盐也快用完了。

警卫员脸上有点为难,把一碗汤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接在手里,想都没想就大口喝了起来。

喝完后,他咧着嘴笑道:“大家都啃着青稞加野菜,咱们也不能搞特殊嘛。就咱红军,能咽得下这份苦水,因为咱心里头坚信,革命胜利那天肯定会来!”

还有一回,中央红军走到宁夏地界,经过好一阵子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长城塬附近的一个小村子。

那里天气特别干,水少得可怜。他们从当地人那儿买了好多筐新挖的土豆,土豆上还沾着泥土呢。

由于水不够,大伙儿索性把土豆带着皮和泥一块蒸熟了,就这么直接啃着吃。毛主席抓过一个土豆,连皮带上面沾的泥大口大口地嚼了起来。

吃完饭后,毛主席感慨道:“这味道真不错。大家伙儿,咱们今儿个在这儿啃这些沾着泥的土豆,就是想让老百姓以后再也不用过上吃这种土豆的日子!”

1 阅读: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