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天津楼市,竟存在这么大的“漏”!

天津淘房说 2025-04-27 11:39:22

高峰期旅游,多少感觉血亏。

唯有去东北,吃喝一共才花500并带回5斤肉。

在东北吃顿铁锅炖,也就够在上海买杯咖啡续命。

于是“东北币”火了。

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魅力挡不住。

甚至调侃出换算公式:

1沪币=6人民币=25东北币。

一线赚钱三线花,一人养活十口之家。

虽戏谑,却也代表消费降级下消费观的转变:

注重性价比,追求用有限资金获得更高生活品质。

反过来想,这不也是变相的消费升级吗?

好比你在一线当打工人累成狗,到三线就是消费霸总。

如果……楼市也有“东北币”就好了……

在天津,有!

“环城币”就是楼市版的“东北币”。

用“环城币”买“准市区”,就相当于“在一线城市赚钱,去三线城市消费”。

哪是“准市区”?

市区外、外环内,即为“准市区”,也可称宜居带/分界线。

本身能享受两大红利:

❶ 蹭配套的红利。

这些地方紧贴市区,能“占市区便宜”,享受的配套没什么区别(除了学籍,但改善家庭大多已不需要学籍)。

东丽津滨大道板块,跨一步就是万爱商圈;

西青水西板块,旁边是华苑、天拖……

即便板块内暂无大型配套也无妨,生活半径可覆盖市区。

❷ 城市扩张的红利

城市总归要扩张,市区饱和后,必然“滚动式”往环城发展。

距离市区越近,越先融入发展圈,变成新的城市中心。

所以,市区外、外环内,有资格成为“准市区”。

什么是“环城币”?

把在市区买房的预算,挪到环城消费。

房产的段位划分,有两条线:总价线和产品线。

在市区,这两条线不同频。

300-500万虽然是中产改善的总价,但在南开、河西只能买个刚需、刚改的居住面积。

200-300万属于刚改,也只能在河东、河北买个偏刚需的产品。

同样预算如果换成“环城币”,就能买到——“平替盘”。

“平替盘”大多集中在“准市区”。

因为有个最大的先天优势——

地价比市区便宜一半,为产品的成本投入预留巨大空间。

所以,在“准市区”能盖出高品质、低总价的改善盘。

房价无非就是地价与产品成本的平衡。

要想用改善总价买改善产品,只能用“环城币”买“准市区”,最佳性价比。

1南开/河西币=2西青/津南币

1河北/河东币=1.5北辰/东丽币

既能享受当下——产品豪宅化。

也能抓住未来——地段升值空间。

现在,正值第四次消费时代,消费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快消品的平替产品层出不穷。

大家不再盲目追求牌子和商标,而是看重实际功能和性价比。

日本已经历过类似阶段,从追求奢侈品到青睐无印良品这种简约实用的品牌。

其实,这是消费观念的成熟和理性。

房地产作为大宗消费,也逃不掉。

用“环城币”买“准市区”,本质就是找平替。

就像衣服,从追求logo到注重版型,住得舒服才是硬道理。

市区,就相当于“牌子logo”。

消费降级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纠结面子,不愿为地段溢价买单,更愿把钱花在实实在在的居住体验上。

产品力拉满、价格亲民、配套共享,本质是让消费降级不失体面。

正如放弃奢侈品包,选择同样真皮而有设计感的小品牌包,省下钱来去环球影城玩……

这种消费降级不是贫穷,而是聪明。

骑二八上酒吧,该省省,该花花。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