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姚文元在毛泽东追悼会期间问杜修贤:怎么没有江青守灵镜头

静心的历史 2023-04-30 10:18:29
前言

毛泽东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一时之间,全国被悲伤所淹没,人们恸哭着哀悼着…… 毛主席的思想很前卫,他生前完全不避讳讨论生死,而且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跟不同人谈论过这个话题。

1961年,毛主席圆了自己畅游长江的梦想,在这之后,他见到了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他同这位元帅聊起了自己的生死,还同对方讨论了一下关于接班人的问题;1973年,毛主席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主席跟对方说:“我啊,是活不到革命结束的那一天了,我已经跟上帝打过招呼了。”

经常有一种说法是,病重之中的人,最好不要跟别人讨论病情问题跟自己的生死问题,然而毛主席完全不在意,1976年,也就是毛主席离世的那一年,他在病床上见到来看望自己的国际友人(尼克松女儿),他毫不避讳地跟她说:“一个人负担太重了,死是一种解脱呢。”

人们从生到死,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主席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豁达的心态也让他获得了长寿。

毛泽东突然休克,周恩来其成立医疗小组

毛主席虽然长年奔波于战场之中,但他的身体一直都算硬朗,1966年夏天,73岁的毛主席畅游了长江,水性极好的毛主席安详静逸地在长江游着,即便是面对江内一波一波的浪峰,毛主席也应对自如,一点也不带慌张的。

但是人啊,总是抵不过岁月,到了老年,身体上的各种问题都开始浮出水面,毛泽东也是如此,1970年开始,77岁的毛主席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毛泽东

1970年毛主席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病倒了,经过医生诊断,毛主席患的是肺炎,医生为了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率,专门给毛主席安排了一次胸透检查,当时毛主席很不愿意做这项医疗项目,还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劝说下,主席才答应做的。

毛主席上了年纪,身体免疫力没以前好,这次花费了很久时间才康复,结果没过了多久,毛主席的肺炎又复发了,医生给毛主席开了治疗肺炎的相关药物,但主席的病一直没有明显的好转,1972年,毛主席的病情急剧下降,这一次可把医护人员以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吓坏了!

1972年1月18日,毛主席突然陷入到昏迷状态,他的工作人员赶紧联系了医院跟医护人员。那天,天气很冷,大概是在凌晨的时候,中南海里的人基本都休息了,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喊叫声,对方说现在有任务,让医护人员赶紧出发。

医护人员急急忙忙拿上抢救箱,此时接送的车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他们了,一行人赶紧坐上车,车子开到了一个建筑物前,医护人员走了进去,他们发现这间房间里面摆放着很多大型书架,这间屋子的主人一定是个文学爱好者吧?

毛泽东曾住过的中南海

等进了房间,医护人员们才看清床上躺着的人,这不是别人,就是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休克状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们都围着床前呼唤着:“主席!主席!”

医生总管立刻向医护人员下达命令:“快!静脉输液!”

一位叫俞雅菊的医护人员拿出输液的设备准备给毛主席输液,她轻轻抬起了主席的手,看着毛主席的手,她惊呆了,主席的手很肿,整个手就像是一个膨胀的面包,手背上完全看不见血管!

好在俞雅菊医术精湛且胆大心细,她凭借经验,仅用一针就扎到位,此时的毛主席依旧处在休克状态里,一旁的医生见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他叫来一个帮手,把毛主席扶了起来,另一个医生用吸痰管刺激着主席的喉咙,试了几下,毛主席终于有反应了!他开始咳嗽,随着哗啦吐出一口痰,毛主席清醒了!

周恩来

毛主席的这一次休克,惊动了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周恩来,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毛主席的疾病,周恩来专门为毛主席成立了医疗小组。

毛泽东听着《满江红》做眼疾手术

毛主席到了老年,身患多种疾病,其中最折磨他的是眼疾问题,1974年开始,毛主席的眼疾问题越来越严重,起初看东西是模模糊糊的,现在是基本上看不清任何东西了,眼睛上的问题给毛主席带来很大的伤害,因为他平时要阅读很多文件,还要批阅文件,眼睛看不见,也就意味着这些工作他不能独立完成。

一些文件的内容不方便让第三人得知,但毛主席的眼睛又看不见,所以只能找他信任的人来给他读文件。毛主席把读文件、读报纸、签署意见的工作交给了张玉凤。

这样的工作模式毛主席很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模式很影响效率,而且自己无法第一时间知道文件的内容,这样下去可不行,还是要把眼睛给治好!

毛泽东

毛主席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连续上药,毛主席的眼睛问题得到好转,这一天,毛主席突然对站在身边的汪东兴说:“我们走吧!”

汪东兴被主席没源头的一句话给搞懵了,走?走去哪里?

毛主席扭头一看,就看见汪东兴一脸迷惑的表情,主席主动跟汪东兴解释道:我们现在就走,准备去长沙。

1974年10月13日,毛主席跟着工作人员一起乘坐列车抵达长沙,五天后的一个下午,毛主席见到了专门从北京赶来的王洪文,毛主席有一段时间没见他了,这一次再见主席很开心,并跟王洪文聊了聊工作上的事情。

毛主席在长沙待了一段时间,2个月后,毛主席在汪东兴的陪伴下,乘车前往长沙湘江大桥,主席望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江面始终一言不发,他没有赞叹大桥修建的好,也没有赞叹外面的风景好,只是默默地看着窗外,此时的主席心里应该是悲伤的,因为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了,或许有一天,他将完全看不到眼前的风景了……

汪东兴

1975年3月,毛主席的眼疾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他的视力明显比之前差了很多,此时的毛主席除了有眼疾问题之外,他的身体状况也急剧下降,主席身上出现了语言不清,说话困难的现象。

1975年8月,毛主席的医疗小组向中央政治局提出给毛主席治疗白内障的方案,毛主席同意了,医院方给毛主席准备了白内障手术。

这次的白内障手术也是毛主席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手术治疗,给毛主席做手术的大夫是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唐由之大夫。

当要给毛主席做手术的决定下来时,唐由之还正在家里度过春节假期,这一天,唐由之突然接到了警卫员的通知,说是让他外出执行任务。

唐由之

警卫员带着唐由之坐上了一架“未知旅途”的飞机,因为此时的唐由之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的病人是谁。

飞机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飞行,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唐由之看到了他熟悉的地标——雷峰塔(旧址),他这是回家了啊!(唐由之是杭州人),就在此时,唐由之突然听到飞机上有人说:“这次啊,是来给毛主席治病的!”

唐由之听到这个消息,惊呆了!

下了飞机,警卫人员直接把唐由之带到了毛主席在杭州的居住地,唐由之看见沙发上坐着一位老人,老人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他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眼睛一直盯着前方,不知道在看什么。

在唐由之的记忆力,毛主席一向是意气风发的人,但此时面前的老人很虚弱……

毛泽东

毛主席见唐由之来了,想站起来跟他打招呼,但是因为自己疾病在身,站了半天也没站起来,唐由之见状上前赶紧扶住毛主席,嘴上还说着:“不敢当!不敢当!”

唐由之给毛主席的眼睛做了仔细检查,确诊他是老年性白内障,得做手术才行,要做手术,那就得先制定手术方案,唐由之在杭州的这段时间里,天天都在为主席的手术忙碌着,最后因为压力太大,还把自己搞出了高血压型眼底出血。

由于主席年纪大了,他身上还存在着很多老年病,如果用西医处理的话,容易存在风险,所以唐由之打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针拔术。

在邓小平、周恩来等人的陪伴下,毛主席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手术。

邓小平

医护人员搀扶着毛主席走到手术室,毛主席从容的走进手术室,此时的他心情很平静,医护人员让他坐在一张木质的椅子上,这时,毛主席问了一句:“音乐准备好了吗?”

“噢!音乐!我没有准备”,唐由之回答到

毛主席又赶紧让张玉凤准备了《满江红》的录音带。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声,手术开始了。

这场手术的时间很短,算下来也就不到十分钟,唐由之的技术高超,手术很成功,等毛主席从手术室里出来后,大家心里的大石也可以落下了。

术后的第二天,毛主席让工作人员把裹在他眼睛上的纱布给拿走,但是工作人员怎么敢拿呢,主席昨天才刚刚做完手术啊,没办法,工作人员只好叫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建议毛主席再观察几天。

晚年毛泽东

毛主席坚持要除去纱布,没办法,医护人员只能依了毛主席的要求,医护人员怕给主席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摘除纱布的动作轻的不能再轻,等纱布拿下来后,主席缓缓地眨了眨眼睛,他激动对着大家说:“我又能看见了!”

由于毛主席这次只做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依旧看不见,这一天,唐由之来看望毛主席,毛主席把他叫到身边说:“下次还请你来,你为我做右眼的手术。”

可惜的是,主席没有等到这一天……

毛泽东弥留之际依旧关心国家大事

时间进入到1976年,那是毛主席人生的最后一年,毛主席的病情严重恶化,他已经没有办法自己吃饭了,即便是喂流食,也很难吃进去,医护人员为了能保证毛主席所需要的营养,没办法只能给他下了鼻饲管,护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厨师给主席配制的食物灌倒这跟管子里面。

毛主席鼻子里现在分别插着氧气管跟鼻饲管,他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还在继续工作着,病痛之中的他阅读了大量文件,为了百姓的他完全将自己放置于第二位,周边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想劝劝毛主席,让他休息休息,但没有一个人敢劝。

正在阅读的毛泽东

毛主席喜欢看书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在他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也是靠着阅读度过的,主席因为插着管所以很难受,为了能够转移身体上的病痛,毛主席便不停的看着书,如果自己举不动了,那就让工作人员帮他举着,毛主席眼睛不好,看书时间一长,眼睛就会变得又干又涩,这时候他便把手上的书交给工作人员们,然后让工作人员们读给他听。

8月时,毛主席突然犯了心脏病,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到岗给毛主席进行了医治,深陷病痛中的毛主席突然想读一本书,他把工作人员叫到身边说:“给我把《容斋随笔》拿来!”,这本书,也是毛主席生前读的最后一本书……

容斋随笔

到了9月,毛主席的身体更虚弱了,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这一天他突然张嘴向旁边医护人员说着什么,医护人员仔细听了半天也没有听明白,只好赶紧把周福明叫来,周福明伏在主席床边,仔细听主席说的话,但是只有几声微弱的喉音。

紧急之下,周福明突然看到桌子旁边放着纸笔,他把纸笔塞到主席手里,主席颤颤巍巍用尽力气划了几道横线就写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主席用力拿起铅笔,在桌子上敲了三下,好在周福明了解毛主席,他知道毛主席这是在担心日本大选的进展(主席想说的人是三木武夫)。

1976年9月8日这天,工作人员发现主席的心脏出现异常,整个中南海此时陷入了惶恐的氛围之中,中南海的工作人员们向主席做了最后的告别,没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心脏永久停止了跳动,于1976年9月9日凌晨离世了。

杜修贤为追悼会拍摄照片,姚文元问江青去向

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广播,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遍全国。还没有听完第一遍广播,全国人民已经陷入到极度悲伤之中,朱德夫人康克清失声痛哭到:“大半年里,周恩来、朱德、毛主席三位伟人相继去世,我国损失太大了……”

周恩来追悼会

此时清华大学的全体师生们都陷入到悲痛之中,大家泣不成声,甚至有很多人悲伤过度晕倒在了地上。

毛主席逝世后,全国都陷入到悲伤的情绪之中,此时的中华大地上,回荡着一阵又一阵的恸哭声,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着很多人,他们在大会堂外排着队,就是希望可以亲眼瞻仰到毛主席的遗容,虽然前方的队伍完全看不到头,但是人们依旧坚持排着。

关于毛主席的守灵问题,是中央负责的,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每天轮流给毛主席守灵,同时还有专门的摄影师对追悼会现场进行跟进,拍摄追悼会现场新闻图的人叫杜修贤,他每天都要把拍摄好的现场照投放到各大报纸上。

杜修贤的这项工作很重要,对此,姚文元在追悼活动开始前就提醒了杜修贤:“拍摄的新闻照片要突出集体领导,尤其是守灵人员,一定要拍好。”

这一天,姚文元正在办公室里检阅杜修贤拍摄好的照片,他一边看,一边跟杜修贤讨论着这些照片存在的问题,等全部照片都看完后,杜修贤觉得有点不对劲,好像少了一个人?他又把所有的照片翻看了一遍,确实是少了,姚文元用遗憾的声调问:“怎么这张上也没有江青守灵的镜头?”

“她今天没有来,我等了很久,没有拍上……”杜修贤回答到。

至于江青为什么没有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毛主席的吊唁活动开展了好几天,杜修贤是全程跟进的,杜修贤拍照很认真,他在回一遍拍照一遍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一天他拍了一张“政治局委员和前来吊唁的外国大使握手照”,他发现画面中的外国人都是背影,完全看不到正脸,所以及时调整拍摄角度,这才拍全了所有人的正面。

姚文元的要求高,所以会时不时的找杜修贤照片上的问题,比如这张照片里华国锋的头遮挡住王洪文的脸了,那张照片里王洪文的表情看着不好了等等,杜修贤很有耐心一一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改正。

9月18日下午,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庄严悲痛的哀乐盘旋在城市上空,一代伟人就这样离去了……

结语

毛主席这一生过得很辛劳,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主席想的还是他的工作和人民, 这样的他如此伟大。

一代伟人,一路走好!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