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江苏,那就是苏南特别发达,苏北虽然也不错,但处于跟着沾光的角色。
其实完全搞反了,真正沾光的是苏南,付出的是苏北。
你们知道有个词叫环评吗?也就是所谓环境评估。江苏的环评有两套标准,苏北一个标准,苏南一个标准,苏中城市基本是苏北标准,偶尔放个漏,意思意思。

苏北大地蕴含巨大潜力
我认识一盐城老板,想在阜宁投资建厂,因为地价便宜,但省级环评却不通过,没有理由就是纯粹通不过,但是同样的开厂条件到苏州、无锡却无条件通过。
还有一个连云港的土豪,一直想去沭阳或者灌云办厂,几年下来环评一直压着无法过关,最后被逼无奈去了常州金坛,环评无压力直接通过。
所以根本不是苏北招商引资不行,也不是苏北有钱人不愿意回乡投资。如果是发展农业、养殖业、水产业,会很容易通过,但是如果想办厂,那就难了,层层压力、层层评估。
总之就是告诉你,想要回避环保压力就得去苏南办厂,那边省级环评很轻松就通过。
而这,基本就是苏南苏北经济剪刀差的一个缩影,以环境为理由,抑制苏北发展。从而让更多制造业去苏南,保持苏南的繁荣。
总结来说,江苏谈不上是苏北的后盾,苏北如果不在江苏,摆脱耕地红线和环评的束缚,大概率会发展更好,而苏南无论去哪个省份,都不可能有留在江苏快活,这么被重视,这么被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