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二次金军攻宋有感:如果实力差距过大,盲目亮剑只会加速灭亡

顾道惊城 2021-10-28 21:47:29

说起第一次汴梁保卫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场胜利,大宋爱国军民英勇抗战,迫使金军退兵。实际上,哪来的胜利?不过是宋廷用割地赔款的方式,让金军撤军而已。

虽然用这种方式换取和平有些丢人,但事已至此,再纠结也没啥意思了,大家目前需要思考的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在当时,宋廷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就是巩固河北地区(黄河以北地区),只要河北地区巩固了,金军再想深入中原,肯定得有所顾忌。

从理论来讲,派军队到河北地区与金军开战,地理位置也相对优越。

这种地方山地纵横,会让金军的骑兵优势,难以发挥出最佳状态,而且这种地方远离北宋都城汴梁,宋廷在进行军事行动时,顾忌会比较少。

但这种战略的危险在于,它有可能会被金军围点打援。金军只需包围河北几个军事重镇,然后就坐等宋廷援军前来送死,这仗还怎么打呢?

宋军的战斗力已经令人无法直视了,在前面的一系列战争中一败再败,都败出了国际水平。让这种军队主动出击救援河北,恐怕只会让金军吃干抹净。

更主要的是,如果选择上策,首先牵涉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那就是在第一次汴梁保卫战时,为了让金国撤军,宋廷已经把河北三镇割给了金国,现在再派军队到河北战场,这不是公然毁约吗?

所以,在金军撤走之后不久,宋廷就围绕着“是否应该毁约”一事,展开了激烈争论。

主战派认为,这种城下之盟说撕就撕,有什么好争论的?而且,我大宋如果没有了幽云十六州,就只能任由金国欺负,现在再把河北三镇也割让给他们,那我们大宋以后就是砧板上的肉,人家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主和派认为,金军太厉害了,我们和人家刚刚签约,如果立刻毁约,他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卷土重来,到那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大家想想,金军这次为什么会南下,不就是因为,我们在幽云十六州的问题上不断违约吗?刚被人家收拾了一顿,如果再不长点记性,那不是“记吃不记打”吗?

虽然说,狼只要想吃羊,就总能找到理由。可问题是,我们也不能一再给敌人这种口实啊!

主战派与主和派谈不到一起,上策就无法施展,那么就看看中策吧。

中策认为,既然河北地区已经拿不回来了,我们不如收缩防线,好好巩固黄河防线和中原战场,只有如此,在面对金军可能到来的下一轮进攻时,才有可能取得胜利。退一步说,只要做好这件事,哪怕我们再玩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也有了足够的资本。

从理性角度分析,这种选择是可行的。因为宋军实在太差,打进攻肯定没戏,不如接受事实、搞好防御工作。

如果中策也不行,我们还有下策。

下策认为,空间换时间这个战略非常伟大,我们应该坚决贯彻,必要时可以放弃汴梁,前往长安、襄阳、南京或杭州,选一个新都城。

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后,我们要统一口径,告诉民众:虽然我们肯定能打败金军,但通过之前的一系列战争,大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目前的金军太强,我们不能速胜,大家必须得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

在我看来,上策是不靠谱的,而中策和下策都还不错,可是从感性的角度来看,中策和下策都是难以被接受的。

不战放弃整个河北地区,甚至是因为害怕敌人进攻,就迁都到几百里、上千里之外的地方去。这种战略一旦得以实施,后果会怎样?大家随便想想都知道,反对声必然铺天盖地。

而且,中策和下策之所以还不错,只因为这是一种近乎于棋手的选择,只考虑整体的战略利益,而不考虑具体地区的利益。

以空间换时间,甚至是焦土战略,说起来就是一句话,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充满了血和泪。因为,当朝廷这样做的时候,就等于是计划牺牲许多人的利益乃至性命了。

大家想想,朝廷军队撤走之后,金军来了,当地老百姓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与金军合作,等朝廷军队回来之后,就有可能以清理汉奸的名义,把这部分百姓全部清理掉;可如果不与金军合作,金国人肯定当时就会高呼,你们阻碍金国反抗腐朽大宋的正义事业,然后当场把他们弄死。

如果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说老百姓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怎么做都是错的。

更主要的是,在朝廷军队撤退之前,为了防止金军占据并抢夺当地资源,自然会想办法将这片土地上的财物全部带走,如果带不走就想办法烧掉。

基于决策者的角度,这种战略就是一行冰冷的字句,可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如果这里变成了焦土,他们又该怎么活呢?

在这种背景下,大宋帝国只能选择上策,就是不断地派主力部队北上救援河北军事重镇。结果呢?让金军接连打败,最后直接被打残。

在北宋末年,大宋最富盛名的统帅是西北的种氏兄弟(《水浒传》中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姚氏父子(姚古、姚平仲)。

在第一次汴梁保卫战时,姚平仲率军偷袭金营,被打得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在救援太原的战役中战死。

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既死,诸军无不夺气。

随后,金军乘胜追击,把姚古的军队也打败了。

金乘胜进兵迎古,遇于盘陀,古兵溃,退保隆德。

五月辛未,宋种师中以兵出井陉。癸酉,完颜活女败之于杀熊岭,斩师中于阵。是日,拔离速败宋姚古军于隆州谷。

面对凶悍的金军,种师道同样没有战胜敌军的把握,于是便建议皇帝,咱们还是空间换时间吧,结果广大爱国军民认为种师道胆怯,就请求皇帝把他召回来,换更厉害的统帅。

师道行次河阳,遇王汭,揣敌必大举,亟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故召还之。

种师中和姚古都是大宋西北军中最顶尖的统帅之一,而击败他们的人分别是完颜活女和拔离速,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恐怕都没听过这两个名字,他们不像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那样出名。

在金军统帅行列中,完颜活女和拔离速也谈不上顶尖,可就是这样两位谈不上顶尖的统帅,击败了宋军的顶尖统帅。

这种事实令宋廷感到绝望,这就好像田忌赛马一样,宋廷深知,己方的上等马不如金国的上等马,所以选择了用己方上等马对阵金国中等马,本以为可以获胜,结果两匹上等马全输了。

这样一来,宋廷除了空间换时间之外,恐怕只能躲在城里消极防御了。

面对这种局势,明眼人都知道,再这么打下去肯定不是办法,但李纲依然高呼亮剑精神,如果打不过金军,就是前方统帅不给力。

面对李纲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行为,哪些不满李纲的人就建议皇帝,李纲既然这么懂亮剑精神,干脆让他率军去前线打仗,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遛遛!

及姚古、种师中败溃,种师道以病乞归,南仲等请弃三镇,纲言不可。乃以纲为宣抚使,刘韐副之,以代师道;又以解潜为制置副使,以代姚古。

得知此事之后,李纲表示自己不会打仗,你们这样做是小人行径,嫉妒我拥有亮剑精神。

对于李纲的这种说法,大家自然不会认可:既然你不会打仗,那你说什么风凉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如果专业的人都做不好,就证明事不可为,你扯什么亮剑精神呢?

然后,大家围绕着“该不该让李纲上前线”争论起来,拥有亮剑精神的李纲不想接受这个任命,所以一直装病。

纲言:“臣书生,实不知兵,在围城中,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今使为大帅,恐误国事。”因拜辞,不许。退而移疾,坚乞致仕,章十馀上,亦不允。

最后,有人给李纲讲了白起的故事:想当年,皇帝让白起率军打仗,白起装病不去,结果是什么?不用我细讲吧。就这样,李纲才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命。

许翰复书“杜邮”二字以遗纲。纲不得已受命。

拥有亮剑精神的李纲,上了战场之后表现如何呢?根本不用问,李纲又不是奥特曼,他率军打仗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宋军再次大败而回。

之前几位统帅打仗,虽然也是惨败,但至少建制还保留着,李纲这一败可非同小可,他手下的四路大军全部溃败,比之前打的那几仗惨多了。

于是刘韐兵先进,金人并力御之,韐兵溃。潜与敌遇于关南,亦大败。思正等领兵十七万,与张灏夜袭金洛索军于文水,小捷;明日战,复大败,死者数万人。可求师溃于子夏山。

李纲大败而回之后,主和派自然纷纷指责李纲:你继续主战,你继续亮剑啊!

面对这些指责,李纲找了一大堆理由,认为是皇帝不给他全权,否则自己肯定能赢。而由于李纲的亮剑战略过于提气,所以后世许多人竟然也认为,要不是皇帝昏庸,在后方掣肘李纲,这一仗肯定会胜利。

李纲惨败就有这么多理由,那么之前的种氏兄弟和姚氏父子,他们的惨败是什么理由?如果给了李纲全权,他就能战胜金军,那他之前为什么要装病呢?难道李纲是金国内奸,所以坐视宋军惨败吗?

事实上,以当时北宋的实力,只要坚持主战,必然是死马当活马医,让种氏兄弟和姚氏父子上前线是这样,让李纲上前线,结果反而更糟。

在李纲惨败后不久,坚守了九个月的太原城也被金军攻破了。

客观地说,太原保卫战才是宋廷打得最好的一仗,在强大的金军面前,坚守孤城九个月,这是怎样的毅力和能力?

只是,传统史书似乎不太愿意宣传太原保卫战,只因为当时主导守城的,是太原知府张孝纯,这个人在后来投降了金国,又在伪政权里面担任丞相,所以他守卫太原的功绩也少有人提及。

不管太原保卫战打得有多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随着太原等军事重镇的沦陷,宋廷所面临的局势更危险了。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太原并未沦陷,所以完颜宗翰的西路军一直无法到汴梁与完颜宗望会师。现在太原已失,金军第二次南下侵宋时,就能将东西两路大军全部集结于汴梁城下。

这一回,北宋的末日来临了。

15 阅读:11057
评论列表
  • 2021-10-29 23:42

    韩信再世都没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都会实行弱民政策,防止造反,结果就是兵员素质一塌糊涂,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土耳其特色红烧肉 回复:
    刘寄奴在世就可以,纵观宋朝两代,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名将,反观南北朝,不说将星闪耀,哪个皇帝不会打仗?盛唐的武士精神,开拓进取也是承袭了鲜卑族的血液,从宋朝开始,奴性就起来了,没办法
    用户13xxx79 回复: 土耳其特色红烧肉
    赵匡胤,狄青,郭遵,岳飞,孟拱不行?
  • 2021-10-29 22:53

    纵观历史,宋朝赵光义一支是最无耻,最愚蠢,最丢人,最奸诈的统治者

    健康驿站 回复:
    的确如此[点赞][点赞][点赞]
    凡秀 回复:
    这一百多年是历史上仅有的几个安宁时期之一,看待历史要客观,别为了黑而黑
  • 2021-10-29 22:42

    小种是被狗文官逼死的!当时小种的策略是三路(自己一路,姚古一路,刘光世一路)并进,和太原城的守军内应外合攻击金军,但是一来宋军缺少马匹托运辎重,二来刘光世从陕西出发路途偏远,三来出于对武人的防备小种对姚,刘二将并无管辖之权,所以三路里就小种进展最快!然而就这还被狗文官说惧死畏战。小种召集部将说自己打了一辈子仗了,不想临老了还被人说怕死。于是全军丢弃重甲辎重轻装急进,果然被女真人以逸待劳全军覆没!看完宋史感觉那个年代真的是华夏气数有亏,多少次逆风翻盘的机会都被这些狗文人玩坏了!

    总得有个名字 回复:
    也不是就文官咋样,好像说是种师中用啥神臂弓挺好用的,但是射完一轮没钱当场赏军士,答应回来补上,军士们大怒一哄而散
    举杯邀明月 回复: 总得有个名字
    你说的是高梁河车神!西军的武器配置中弓弩远程武器占比相对不高!毕竟西夏人的铠甲也很精良!几十年的仗打下来傻子都知道得上重装部队了!
  • 2021-10-29 20:39

    上中下三策如果都尽全国之力施行,哪一个结果都比靖康之耻强,最怕的是打又不敢打逃又不敢逃,结果皇帝大臣被一窝端,这一点赵构就很机灵,使劲跑,陆地不安全就海上。另外西军打西夏那么些年很厉害但那是山地作战,拉到平原上和金人的马军打无论攻守都肯定是劣势,不如固守陕西牵制,守开封不完全没机会,宗泽老将军就做到了!可惜了,百万人的开封,封建王朝的文治巅峰!

    举杯邀明月 回复:
    西军步行重步兵为主,平原本来就不占优势!但凡有成规模的驮马也不会被打的那么惨!骑马重步兵有个骚名字叫龙骑兵!
    白衣渡江 回复:
    宗泽守开封那是金军都北返分赃去了,根本就没来打,否则凭宗泽手下的乌合之众一个照面就崩溃了。
  • 2021-10-29 15:41

    你这么说把宗泽守东京数年之久的事情忘记了?而宗泽守东京可是完全没有外援的。

    白衣渡江 回复:
    宗泽守东京,那是金军带着财物和女子都回去分赃去了,像宗泽手下那些乌合之众,只要一千金军就能横扫宗泽所有军队。
    春和景明 回复: 白衣渡江
    那宗泽一死为什么东京就马上崩盘了?!一千金兵就可以拿下的地方,金兵主力数次攻打就是没拿下。你这种人纯属眼瞎心黑。
  • 2021-10-29 22:34

    书生当统帅比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夫上战场更可怕

  • 2021-10-29 23:30

    北宋当时已经腐朽了,内忧外患之下,不灭才怪,再好的统帅都阻止不了女真的崛起,一个是新生的团结的力量一个是腐朽的,怎么打?只有北宋毁灭了才有南宋的新生

  • 2021-10-29 23:37

    一直都是颓废的赵宋

    总得有个名字 回复:
    都差不多,宋辽西夏对峙,宋还有占上风的趋势,突然山沟里钻出来个金,打的大伙抱头鼠窜,辽北宋直接亡了,然后金立国十多年后也变臭棋篓子,打起来就和南宋西夏又都差不多了,对峙百十年。当然,这仨就是这样,也是当时地球上前三水平
  • 2021-10-30 15:54

    孔门弟子嘴炮厉害,满嘴仁义道德

    凡秀 回复:
    汉代后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历史时期是孔门弟子主导,你没想想为什么?
  • 2021-10-29 21:53

    扛过女真人战斗力巅峰的那一代,又熟悉其打法,就好多了。南宋稳住了阵脚,而明朝没稳住。

    新光 回复:
    什么巅峰一代,如果不是辽国发生叛乱女真差点就被辽国灭掉,轮到宋朝时,宋朝军备腐败连神臂弓都偷工减料这仗是没法打了
  • 2022-06-23 18:48

    所以后来岳飞是假的喽?

  • 2021-11-25 19:31

    根本原因就是北宋没有燕云防线这才是重点,即使宋军档住一次两次三次又如何根本改变不了结局,金军战略燕云防线年年南下,宋军无论胜负北宋王朝都要遭受极大损失。不管有没有发生靖康之耻北宋变南宋,已经是不可阻挡了。

    用户56xxx41 回复:
    你应该往回翻翻,看看作者之前写的关于幽云十六州的文章

顾道惊城

简介:写写字,说说话。不专业的人,不专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