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话常言:
“再甜不过蜂蜜,再亲不过子女。”
父母老了,总希望能和子女待在一起。
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长大后的孩子由于经历与所受教育,与父母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在思想上与父母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如果父母老了和儿女住在一起,却没有处理好之间的相处关系,对于彼此都是伤害。
所以,到了晚年,如果想和子女相处融洽,不被子女嫌弃,最好做好这三件事。

守好自己的钱袋
世人常说: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但并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如果你老了,没有守好自己的钱袋,你的晚年可能会很惨。
小区一个业主的杂物房住着一位70岁的张婆婆,每天我上班时都会看到她在小区的垃圾堆里翻东西。
有时晚上去散步时,也会碰见她费力地翻垃圾筒。
听张婆婆的妹妹说,张婆婆时退休时原本有房、有存款、也有儿子,但最后经不起儿子游说,卖了房子,交了存款。
最后还被儿子赶了家门,沦落到借住亲戚家的杂物房,凄惨度日。
年青时,张婆婆特别宠爱自己儿子,总是有求必应,特别溺爱。
老伴走后,有一次儿子想投资一个项目,就动员张婆婆把存款取出来用于自己投资。
张婆婆原本不乐意,但经不起儿子游说,同意交了了自己的存款。
本以来儿子会过几年还自己,结果儿子一字不提还钱。
过两年,儿子借说母亲年纪大了,不方便自己生活,硬是将母亲接来和自己住。
起初一家人过得挺开心的,张婆婆每天都能享受天伦之乐。
于是在儿子多次动员之后,张婆婆还是将房子卖掉了,把钱给儿子投资做生意。
可好景不长,没住上两年,由于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还是与儿媳产生了矛盾。
起初,儿子还从中调和,但时间久了,儿子也懒得说了,于是小家天天吵架,闹得左邻右舍都有意见,多次到物业处投诉。
后来,张婆婆为了清静,只能蜗居在自己妹妹的杂物房里。

现在她逢人就说:
“后悔呀,不应该将房子卖了,将存款交了,如果都留着傍身多好。”
如今,张婆婆呆在妹妹的杂物房,虽然妹妹没有收房租,但是张婆婆还是觉得白吃白喝实在不好意思。
每天她都尽力帮妹妹家里做些家务,每天去小区的垃圾堆里拾废旧去卖,补贴家用。
金钱就是人与人关系交往的残酷试金石,让太多的人心和人性无所遁形。
因此,老人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经济都是基础,一定别过早地把钱全都交给儿女。
凡事多为自己做一分打算,力争有钱傍身,晚年生活才有最大的保障。

守好自己的健康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有一段时间,网上曾疯传一段视频:
一个中年男子粗暴对待一位在病床上躺着的老人视频。
视频中:
中午男子面对一个病床上的老人,言语激烈、动作粗鲁,还时不时用力把老人压向床上,还多次打老人脸上。而老人坐在轮椅上,毫无还手之力。
视频一出,当即引起众怒,许多人看完新闻视频时,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
一定要严惩这位中年男子,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老人?
后来知道打人的男子是老人的亲生儿子后,大家更是震惊,纷纷建议他的工作单位将他辞退。
有记者采访到这位中年男子,但是他的回应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他说:
“你们没有长期伺候过老人的,没法懂我。
活着床前的一碗凉水,胜过死后坟前万堆灰,我心里有数。”
原来,男子姓鲁,现年快60岁了,他的父亲已经年近古稀,先后患上了脑血栓、脑梗,身体一直很不好。
因为不能动弹,身体需要长期做康复,而且需要去专门的康复中心。
但一直以来,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累,鲁先生都坚持抽空陪父亲去做康复。
六年的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父亲的洗衣、做饭、熬夜照看,都是鲁先生一个人包替。

网上拍的那视频拍的正是近期父亲因病入院闹起脾气,不肯做复健,情急之下,鲁先生才有了这些举动。
事后,他也表现自己过于太于焦急了,要注意一下态度。
但鲁先生对着镜头也表示:
长期照料一个卧床的老人太难了,长期照料一个神志不清的老人更难。
虽说久病床前无无孝子,但孝与不孝很难界定。
老人晚年重病的背后,是数不尽子女的心酸无奈,是普通家庭难逃的悲哀。
所以,老人一定要守好自己健康。
人老了,银行的存款再多,减轻不了你床上的痛苦;儿女再孝顺也无法给你带来质量的生活。
“满桌佳肴,你得有好牙;
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
人到老年,努力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争取做到无病无灾,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守好自己的边界
曾看过一期《金牌调解》节目,到现场求助的是一对刚结婚半年就闹起离婚的小夫妻。
女的想离婚,男的不想,婆婆也到了现场求助。
主持人了解得知,小夫妻是自由恋爱,感情一直很好,但婚后情况都变了。
由于丈夫小杰的父亲去世得早,所以婚后婆婆就和他们住一起。
婆婆个性比较强势,对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一一过问,喜欢发表自己看法,喜欢夫妻俩都按她的想法做。
有时小夫妻不听,她会整天阴着个脸,搞得家庭氛围特别尴尬。
起初,妻子悦悦想到婆婆一个人拉扯小杰长大不容易,都忍住不和她计较。
但日子长了,婆婆过多的参与让她心里越发难受,每天都想着要逃离这个家。
谈恋爱时,悦悦一发了工资,喜欢和小杰下馆子,庆祝一下。
但婚后,有好几次想去,婆婆总会在他们出门前一个劲地说,在家吃多好,去外面吃浪费钱又不卫生,真不会过日子。

甚至,婆婆为了阻止他们外出吃饭,特别记住悦悦发工资的日子,在那天提前做好饭菜。
有一次,夫妻俩不顾婆婆做好了饭菜,坚持要外出,结果婆婆立刻摔门回自己房间。
愤怒的摔门声,让小夫妻没了心情出去。
后来,她和婆婆冷战了好几天不说话。
共同生活半年来,婆婆没有原则地参与,让小家庭隔三差五地冷战。
为此,悦悦感觉特别痛苦,想着干脆长痛不如短痛,离婚算了,所以动了离婚的念头。
很喜欢一句话:
“无论父母放不放手,已成年的子女,终有一天要成立一个新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广阔的天地。”
生活中,通常老人认为,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都是对的,所以喜欢对孩子的事情发表意见。
虽然初衷只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苦楚。
但他们忽略了,其实孩子已经长大,甚至还拥有了另一个小家。
在他的小家里,他就是自己的主人。
所以,老人应该学会适当地退出,守好自己的边界,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这样家庭才会更和睦。
▼
白岩松说过:
“一个人年轻不怕苦,怕的是老年苦,怕的是老年凄凉。”
确实,岁月不饶人,谁没有年华逝去、步入晚年的那一天?
想要晚年过得顺遂如意,除了孩子的孝心,更要善于经营自身。
守好自己的钱袋,保障晚年质量;
守好自己的健康,减轻儿女负担;
守好自己的边界,维护家庭和睦。
任何时候,都请记住,自己永远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人。
凡事先照顾好自己,再为别人做打算。
只有这样,当我们老了,才能有一个有健康的身体,让晚年生活不被子女嫌弃,过上自在惬意的晚年生活。
作者 | 幕卷·苏子,不愿认命的打工人,热爱阅读,喜欢分享,从不抱怨过往,相信所有的遇见都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