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抗日时的一个发明,在国共内战时,粟裕大量使用

老朱讲历史 2017-12-01 00:46:31

“广西猴子能打仗。”这是蒋介石对桂军的真实写照。什么是桂军呢?桂军是指民国时期广西实力派所辖军队的简称。新桂系领导人都是国民党党内高官,所以新桂系是国民党党内地方实力派,与其他地方军阀有所不同。从清末名将冯子材领子弟兵镇南关抗法,到抗战之际桂军参加淞沪、徐州、桂柳等会战,并在台儿庄痛歼日军,打出了军威、国威。美国名将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抗日战争中,桂军让日军闻风丧胆。在八年的对外抗战中,广西这么个小省,人口仅一千多万,却出兵之多,仅次于四川。桂军除了打仗勇猛之外,还擅长发明一些技巧对付日军,以最少的伤亡消灭最大的敌人。其中猫耳洞是桂军的一个发明之一,后来被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大量使用。

广西山地较多,在山地战中,桂军打仗神出鬼没,日军无法,除了轰炸还是轰炸。所以在进犯广西的时候,日军使用了大量的小钢炮进行轰炸。1944年日军再次进犯广西,却在昆仑关损失了4000人,此役号称中国抗日“第一大机械化攻坚战役”。此后直到抗战结束日军也未彻底征服广西。

桂军在山地战中,挖掘了大量的猫耳洞。那么什么是猫耳洞呢?猫耳洞是指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小型的猫耳洞,深不过几米到几十米,挖掘非常方便和快速,比修筑防御工事快多了。猫耳洞除了防备日军火炮以外,还有藏身,藏弹药,藏粮食的作用。桂军使用猫耳洞重创了日军的进攻。

猫耳洞虽然是桂军发明的,但是并没有来得及给它起名字。后来在内战的时候,粟裕大量随用。因为这种洞又小又窄,很像猫的耳朵,于是粟裕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猫耳洞。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出于弱势,处于防御阶段。国军大力反攻,粟裕所在的华野连续丢了几个解放区,粟裕的部队也遭到了重创。

粟裕的部队之所以遭到失败,并不是粟裕指挥不行,而是遇到了国军最强悍的部队,清一色美式装备,美国榴弹炮装备的炮兵团。粟裕为了躲避国军的猛烈炮火,挖掘了大量的猫耳洞。国军炮火攻击时,粟裕命令解放军战士躲进猫耳洞,待炮火过后,再发动冲击。猫耳洞的使用,使国军的榴弹炮丧失了应有的威力。

猫耳洞的名字就在解放军传开,并且在后面的三大战役的激烈阵地战中大量使用。后来猫耳洞经过演变,解放军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地道工事。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也大量使用了猫耳洞。猫耳洞里面环境比较恶劣,潮湿闷热,毒虫较多。但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解放军还是取得了胜利。

0 阅读:6